-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节基因工程安全性争论PPT
班级:
生物工程08-1
组员:
陈高英-------01
梁秋莲-------
戚彩英-------
聂辉洪-------
杜明远-------
黄新华-------;基因工程产品之安全性争论;世界银行预测:
世界范围内转基因作物产业的交易额:
2005年达到60亿美元;
2010年达到200亿美元,1500万农民种植转基因作物
种植国家
先后有30多个国家批准了3000多例田间试验,涉及的植物种类有40多种;
美国(59%),阿根廷(20%),加拿大(6%)
中国(5%),欧洲很少
;
?
转基因技术的发展现状
;197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有人提出将猴肾病毒SV40
DNA同λ 噬菌体DNA重组,然后导入大肠杆菌细胞的
研究设想。后遭到许多科学家的反对,计划流产。;1976年,在以上会议讨论的基础上, NIH制订并正式公布
“重组DNA研究准则”(安全准则)。
不但规定禁止某些类型的重组DNA实验,还制订了很多具体的规定条文。
在实验安全防护方面,明确规定了物理防护和生物防护两
个方面的统一标准:
物理防护分为P1-P4四个不同等级
生物防护则分为EK1-EK3三个不同等级。;1. 物理防护:
P1普通装备良好的微生物实验室。
P1实验室的基础上,还需装备负压的安全操作柜。
P3级为全负压的实验室,同时装备安全操作柜。
P4实验具有最高的安全防护措施的实验室。
专用实验楼,与其它建筑物之间有一定距离的隔离带。
细菌操作带手套和其它隔离装置,使研究者不会直接接触细菌。;2.生物防护:
分3 级(大肠杆菌):EK1—EK3级。
① EK1级的大肠杆菌在自然环境中一般都要死亡。
② EK2-EK3级大肠杆菌在自然环境中无法存活。
③载体的安全:应该是失去了自我迁移的能力。
;;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激烈的争论
反对者认为转基因作物具有极大的潜在危险,可能会对人类健康和人类生存环境造成威胁。
在欧洲,转基因作物被一些媒体称之为“恶魔食品”(frankenstein food)。
;迄今为止尚未发生重组DNA危险事例。
安全准则趋于缓和。;对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争论,国际上有几个典型的事件;斑蝶事件:
1999年5月,康奈尔大学的一个研究组在《Nature》杂志上发表文章,声称转基因抗虫玉米的花粉飘到一种名叫“马利筋”的杂草上,用马利筋叶片饲喂美国大斑蝶,导致44%的幼虫死亡。
;事实上,这一实验结果在科学上没有说服力。
因为试验是实验室完成的,且没有提供使用花粉量的数据。
现在这个事件也有了科学的结论:
第一,玉米的花粉非常重,扩散不远,在玉米地以外5米,每一平方厘米马利筋叶片上只找到一个玉米花粉。
第二,2000年开始在美国三个州和加拿大进行的田间试验都证明,抗虫玉米花粉对斑蝶并不构成威胁,实验室试验中用10倍于田间的花粉量来喂大斑蝶的幼虫,也没有发现对其生长发育有影响。
斑蝶减少的真正原因,一是农药的过度使用,二是墨西哥生态环境的破坏。
;加拿大“超级杂草”事件:
由于基因漂流,在加拿大的油菜地里发现了个别油菜植株可以抗一种、两种或三种除草剂,因而有人称此为“超级杂草”。
事实上,这种油菜在喷施另一种除草剂2,4-D后即被全部杀死。应当指出的是,“超级杂草”并不是一个科学术语,而只是一个形象化的比喻,目前并没有证据证明已经有“超级杂草”的存在。同时,基因漂流并不是从转基因作物开始,而是历来都有。;墨西哥玉米事件:
2001年11月,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的两位研究人员在《Nature》上发表文章,声称在墨西哥南部Oaxaca地区采集的6个玉米地方品种样本中,发现有CaMV35S启动子及Novartis Bt11抗虫玉米中的adh1基因相似序列。
绿色和平组织借此大肆渲染,说墨西哥玉米已经受到了“基因污染”,甚至指责墨西哥小麦玉米改良中心的基因库也可能受到了“基因污染”
;对基因工程的争论要点总结:;请多多指教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