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1基因工程(..PPT.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1基因工程(..PPT

核 苷 酸 ATP(三磷酸腺苷)的结构 DNA结构 Chargaff定律 (1)碱基当量定律:嘌呤碱总量=嘧啶碱总量,即A+G=T+C (2)不对称比率A+T/G+C因物种(亲缘关系远近)而异--该工作为利用基因编码鉴定物种首开先河,达尔文进化论从此开始受到质疑。 但是这种方法受到片段长短和仪器精密度的限制 基因工程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DNA结构(典型二级结构模型) 1、两链平行反向且右旋 2、碱基以氢键配对互补 3、螺旋每周含10个碱基对,每周垂直升高340nm,螺旋直径200nm 4、磷酸-核糖主链在螺旋外侧,碱基对平面在内侧且与主链垂直 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核酸中的可变成分(碱基)的排列顺序 一级结构的表示方法 ——线条式/字母式/结构式 DNA的一级结构是由数量极其庞大的四种脱氧核糖核酸(dAMP、dGMP、dCMP、dTMP)按一定顺序,通过3′,5′磷酸二酯键连成的直线形或环形分子。 DNA的一级结构 DNA结构的表示法 DNA的二级结构 二级结构的典型结构 —B-DNA(Watson Crick模型,1953年) 1953年,第五次国庆阅兵,中国人民志愿军代表团出现在天安门观礼台上。该次阅兵仪式上,火箭炮兵方队第一次出现在受阅队伍中,使用的是苏制“卡秋莎”火箭炮。向全世界正式宣布了我们国家战略导弹部队的诞生。 1953年1月29日,著名女歌手邓丽君出生 1953年3月5日晚,前苏联领导人约瑟夫斯大林逝世 DNA的双螺旋结构 DNA的双螺旋结构 DNA的双螺旋结构 这个模型被X衍射实验证明后不久,就发现了新的结构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补充和完善,提出了DNA多态性理论 DNA双螺旋结构的多态性 A-DNA B-DNA H-DNA B-DNA Z-DNA DNA的其它螺旋结构 回文结构—取决于序列 镜像重复—取决于序列 三股螺旋(H-DNA) — 取决于氢键作用 回文结构—DNA序列中以某一中心区域为对称轴,其两侧的碱基对顺序正读和反读都相同的双螺旋结构。即对称轴一侧的 片段旋转180°后,与 另一侧片段对称重复。 回文结构能形成 十字结构和发夹结构 AATTCAAGGGAGAAGTATAGAAGAGGGAAGGATC TTAAGTTCCCTCT TCATATCT TCTCCCTTCCTAG 存在于同一股上的某些DNA区段的反向重复序列。此序列各单股中没有互补序列,不能形成十字型或发夹结构。 镜像重复 DNA的三股螺旋 *DNA三股螺旋(H-DNA) 多聚嘧啶和多聚嘌呤组成的DNA螺旋区段,其序列中有较长的镜像重复时,形成局部三股配对,并互相盘绕的三股螺旋,其中两股的碱基按Watson-Crick方式配对,第三股多聚嘧啶(镜像重复)通过TAT和CGC+配对,而处于双螺旋的大沟中。 第四章 基因工程 不变的情结 树梢情节 四顾情结 门窗情结 土壤情结 基因工程发展史 理论上的三大发现 1、40年代发现了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2、50年代弄清了DNA的双螺旋结构 3、60年代确定了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式 技术上的三大发明 1、工具酶 2、载体 3、逆转录酶 直到我头发花白牙齿掉光找到我实实在在的豌豆 遗传学之父 豌豆试验-1856年 孟德尔豌豆实验并不是有意为探索遗传规律而进行的。他的初衷是希望获得优良品种,在试验的过程中,逐步把重点转向了探索遗传规律,并把一生献给了自己钟爱的生物学实验。 35年后,他的工作得到了世界的承认,孟德尔时代到来了。 1856年9月2日太平天国天京变乱,韦昌辉杀杨秀清 介绍一个经典的实验 主题:为何争斗? 或者说,互相攻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它的发生到底是动物或人的天性使然,还是环境影响? 小鼠(mice)的行为遗传学研究 法国巴黎大学的心理生理学家塞尔维亚?托尔吉曼(Sylvie Tordjman) 攻击行为(attack behavior)的发生与调节,取决于两个方面:动物本身的基因和它身处的环境 攻击行为是一个多因素调控、彼此交互作用的复杂过程。 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 如果生活环境中不存在‘暴力诱发因子’ (violence inducers),即使具有好斗倾向的生物个体,也可能终其一生都不表现攻击行为 在某些环境下发生互相攻击的动物个体,在另一些环境中则可能和平相处 领土主权意识 让争斗双方在一个干净的新笼子里相遇,这样的场所对于双方都是新的,称之为‘中性场所’ 让争斗双方在其中一方居住已久(13天以上)的笼子里相遇,这种场合模拟了‘居民与入侵者’ 大部分小鼠和敌对小鼠在自身“领土”相

文档评论(0)

erfg4e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