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仁政和善治祖师――孔子
仁政和善治祖师――孔子
在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史上,孔子的思想是值得深入探讨的。关于孔子与儒学的研究,以汗牛充栋形容也毫不为过,然而,从管理学角度看,依然有进一步发掘的必要。作为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对后世的国家治理和社会观念都有着极为重大的影响;作为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方法和教育实践奠定了中国古代的知识形成、转化和传承的基本路径。大概孔子自己也没有料到,他在后来会变成“大成至圣先师”,头顶有了“圣人”的光环,当然,更不会料到新文化运动中的“打倒孔家店”以及后来火力更猛的“批林批孔”。撇开孔子身后的荣辱,剥离后代对孔子的圣化、神化和鬼化,还原历史上的孔子,我们可以看到,孔子的思想,在中国古代占据着无法替代的地位。孔子的学说以“仁”为核心,他通过以仁释礼,赋予周礼体系新的价值观内核,奠定了儒家思想的基点。孔子所说的仁,是伦理性的内生情感,由内向外扩展,形成了内圣外王的治理路线。在古代社会,“仁”定位社会管理的目标,决定社会管理的方法,以道德铺垫社会管理的基础,以分工制约形成社会的治理结构,给后人留下了丰厚的遗产和转型的重任。孔子的“仁”
孔子在生前,并不像死后那么得意。他的祖上虽然出身于宋国贵族,但避难于鲁,家道衰落。孔子幼年丧父,给人打工,记账放牛都干过。大约三十岁左右开始讲学,五十多岁时在鲁国当了几年官(中都宰和司空),他看不惯当时的官场,官场也有点看不惯他。孔子一心向往的是恢复周礼,而当时的诸侯国已经“礼崩乐坏”,鲁国已经多年由季氏执政,公室只是挂个空名。于是孔子辞职不干,带着弟子周游列国,然而,连恪守周礼的鲁国都接纳不了他的思想,其他国家就更不值得一提。周游列国不仅有生活上的窘迫,更重要的是思想上的拒斥。看在孔子的声望上,有的国家招待还算周到,但也有的傲慢不带搭理;至于孑L子的治国学说,似乎当时的统治者都不愿意采纳。晚年的孔子,实际上死了从政的念头,全力整理《诗经》、《尚书》、《春秋》等文献,述而不作,并未留下什么个人专著。他的弟子把孔子的言论辑录成篇,成为后来的《论语》。后人讨论孔子的思想,基本以《论语》为依据,参照《史记-孔子世家》和《孔子家语》等文献。
说起来,孔子在当时,就是一个关心时事的旧式知识分子,很不得意,诸侯国的领导们几乎没有人把他提出的治国方略当回事,使孔子碰了不少软钉子。即便赞扬孔子的,也同孔子想的不大一样。比如,齐景公问政,孔子的回答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齐景公高兴了,应道:“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颜渊》)显然,孔子强调的是君主要像个君主,大臣要像个大臣,表面上说的是组织定位,实质上阐明的是行为规范。在孔子的眼里,如果君主不像尧舜禹汤而像夏桀殷纣,大臣不像伊尹傅说而像费仲恶来,那就失去了统治的正当性。然而,齐景公对“君君臣臣”的理解却是等级秩序可以保证自己的享受,否则就吃不上饭,丝毫看不出齐景公对君主需要以德服人、以身作则的感悟。这种理解恐怕只能让孔子更为失望。多次碰壁的经历,使孔子有时也发一点小牢骚,“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公冶长》)还有一次,他甚至试着走夫人路线,见了卫灵公宠爱的南子,因为这位风骚夫人的名声不太好,还引起了弟子子路的不满。所以,当有人以“丧家狗”形容他时,他竟欣然笑道:“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北大学者李零把“丧家狗”解释为“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的理想追寻者,是坚守自己信念的堂吉诃德,倒有几分贴近。但是,这种带点调侃的严肃,又引发了儒学粉丝的不满和抗议。看来,直到今天,评价孔子依然是个难题。
由于《论语》是一种语录式记载,孔子的思想必须由后人按照自己的理解来梳理其中的脉络,根据碎片化的只言片语还原出思想概貌,所以后代关于孔子思想的争论相当多。但是,不管如何争论,有一点是大家都认可的,就是孔子思想中最重要的概念是“仁”。在《论语》中,出现最多的字就是“仁”,按照杨伯峻先生的统计,一部《论语》,讲“礼”的地方是75次,还包括“礼乐”并提的,而讲“仁”的地方达109次。相比而言,《左传》讲“礼”的地方达462次,而讲“仁”的不过33次。孔子对“仁”的解释也最多,尤其是以仁释礼,成为孔子思想的一个主线。在孔子的言论中,即便没有提到“仁”字的地方,往往也说的是“仁”的内涵和外延(如关于“忠恕”的言论)。可以说,孔子思想的核心就是“仁”。
《论语》中关于“仁”的解释,最主要的有以下内容:
颜渊问仁。子曰:“克已复礼为仁。一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颜渊》)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颜渊》)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