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广西南宁市江南区江西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课件:第二单元7马嵬 (共18张PPT)
马嵬(其二) 李商隐 诵读感知 马嵬(其二)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徒然听到传说,海外还有九州,来生未可预知,今生就此罢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空听到禁卫军,夜间击打刀斗,不再有宫中鸡人,报晓敲击更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六军已经约定,全都驻马不前,遥想当年七夕,我们还嗤笑牛郎织女。 如何/四纪/为天子, 不及/卢家/有莫愁。 为什么做了四十八年的皇帝,却比不上卢家夫婿,朝朝夕夕陪伴莫愁。 鉴赏咏史诗三步曲 1、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怎样的(弄清史实) 2、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 ?诗人在诗表现出什么态度(辨析态度,体悟感情) 3、这种态度运用什么方法表达 (分析技巧) 品读探究 二、品读探究 (一)要弄清史实 弄清史实,是指了解作品所涉及的历史事件、有关人物和用典(对于典故不仅要了解典故本身的内容,更要明确作者用典的目的)。 马 嵬 唐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历史人物:唐玄宗 杨贵妃 历史事件:①唐玄宗的召魂之举 ②马嵬兵变 ③唐杨的七夕盟誓 (二) 辨析态度 体悟感情 结合学案,合作探究 寻仙为妄 死别是实 军中逃难 宫里安乐 马嵬驿赐死 长生殿盟誓 天子不保 百姓可全 讽:荒淫误国 (此日) (当时) (三)意图挖掘:作者抒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者是触发感情的媒介 李商隐(约813~858年),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李商隐生活在唐帝国日趋衰败的晚唐时代,他对皇帝昏庸,宦官当权,藩镇跋扈,深为不满。热衷政治,企望革新。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绚的推荐,得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始终被排挤,于禄微位卑的幕僚生活中度过一生,四十六岁抑郁而终。) 寻仙为妄 死别是实 军中逃难 宫里安乐 马嵬驿赐死 长生殿盟誓 天子不保 百姓可全 讽:荒淫误国 (此日) (当时) 借古讽今,以史为鉴,告诫统治者不要重蹈覆辙 主旨思想 ???? 本诗通过记叙马嵬之变,讲叙了唐玄宗被逼处死杨贵妃之事,讽刺了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唐玄宗,告诫当时的统治者要以史为鉴,不要重蹈覆辙。 (四)技巧分析 1.对比、反衬、反问:暗含讽刺。 2.倒叙:此诗先说杨贵妃死后,唐玄宗“召魂之举”的荒唐;再追述马嵬之变的凄凉;最后点出问题的实质。可谓一波三折,曲折幽深。 对比 反衬 他生未卜此生休”,他生和此生对比,来世渺茫难求,可是李、杨今生的缘分已经断绝,却是不争的事实,突出玄宗心中的悲痛。 “鸡人报晓筹”反衬“虎旅传宵柝”,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处境和心情已跃然纸上。再用“空闻”和“无复”相呼应,表现重温旧梦的希望已幻灭,反衬出此时唐玄宗的境遇之悲。 对比 反衬 “此日六军同驻马”和“当时七夕笑牵牛”对比。“此日”和“当时”都是指向时间的,前者指向眼前,后者指向以往。眼前是写“六军”同时“驻马”不前,要求“赐”死杨贵妃,突出玄宗迷恋情色,荒废朝政,致使战祸发生。(反衬) “如何四纪为天子”和“不及卢家有莫愁”对比。一方面是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保不住自己的宠妃,另一方面是作为普通百姓的卢家能够保住既善“织绮”、又能“采桑”的妻子莫愁。贵为天子连自己心爱女人都不能保护,更遑论保护自己的子民! 所谓对比,就是在作品中把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互矛盾的两方面并举出来的一种方法。 反衬是相对“正衬”而言的一种表达技巧。在作品中为了使对某事物的描写更清楚、突出,而采用相反的、相对立的事物从旁陪补的方法。 “反衬”与“对比”不同,对比的两个事物间的关系是并列的,结果是突出对比双方;反衬却可以明显地分出衬托的事物和被衬托的事物,突出被衬托的一方。 (有主次之分) 反衬表现法的运用,主次是极为分明的。反衬是为了将其中一者的某一特点体现得更突出。应该把相反的艺术形象合写在一起,以次要的形象、陪衬的形象来衬托主要的形象,让主要形象更加鲜明突出、光彩照人。原本映衬是为了突出主要事物,先描写与之有关联的事物,作为陪衬烘托的写作方法。这种写作方法按照和衬托事物之间所呈现得出来的关系不同,分为正衬和反衬。正衬:陪衬事物和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川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3课《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共35张PPT).ppt
- 广东省中山市--卓雅外国语学校--2018学年--九上--课件--24.1.4圆周角(公开课)(共15张PPT).ppt
-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第7课新航路的开辟(共37张PPT).ppt
- 广东省中山市--卓雅外国语学校--2018学年--九上--课件--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共18张PPT).ppt
- 岳麓版必修二 第9课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70ppt.ppt
- 广东省中山市--卓雅外国语学校--2018学年--九上--课件--y%3Dax2%2Bk的图象和性质(共31张PPT).ppt
-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江义初级中学七年级音乐下册课件:乡间的小路.ppt
-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江义初级中学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2016部编版)课件: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共29张PPT).ppt
-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江义初级中学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课件:1.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一).ppt
- 山东省郓城县随官屯镇初级中学七年级英语下册课件:Unit 5 (共17张PPT).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