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讲中华精神文明概论(二)孔儒与中华文明.pptVIP

第5讲中华精神文明概论(二)孔儒与中华文明.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5讲中华精神文明概论(二)孔儒与中华文明

第5讲 孔儒与中华文明 近年来,对孔儒思想的作用夸大之风甚嚣尘上,一时间,仿佛近百年整个民族及其仁人志士的反封建反专制努力都是多余,甚至有人扬言恢复孔教纲常,立为“国教”。作为一个深受封建专制思想和制度之害的民族,这是极为危险的,它会蚕食中华民族一百多年来反封建专制的努力结果,使中华文明重新回到集权专制思维的巢厩之中。历史地还原孔儒“仁学”的本质,观察其在历史与现实中实践的真实情势,有利于我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这是事关中华民族文化演进的重大命题,对当前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有着极重要的意义。 一、孔儒“仁学”思想的属性分析 任何一种思想,都有其产生、发展的特定历史背景,孔儒“仁学”思想也不例外。作为中国二千年绵长专制集权社会存在的理论基础,孔儒“仁学”思想是这种特定社会形态的伴生物。 1、就历史属性来看,孔儒“仁学”思想产生于奴隶社会末期、封建社会初期,发展、成型、盛行、适应并服务于专制集权社会,是专制集权社会的伴生物。离开这个历史背景,孔儒“仁学”思想也就失去了基础。 “中国式”封建社会=商周奴隶社会+孔儒“温情” 令学者们困惑的“中国式”封建社会及其制度,其实就是奴隶社会及其制度加上孔儒。孔儒赋予的“温情”,是“中国式”封建社会及其制度能够绵延2000多年而不灭绝的原因之一。 众所周知,在孔儒产生至汉朝这段时间里,孔儒的影响并不大,而且只在王公贵族等上层社会流传。及至被汉朝推上独尊的位置,以后各朝各代加以神化和巩固,作为中华民族人口主体的“庶人”这才有所知晓。而“庶人”未能享有知识和话语权,略识字者也只能望文生义于文言的晦奥难懂,字面意思的“善”对大众来讲也就是真的“善”,孔儒温情对他们有着巨大的迷惑力;他们的“崇信”并没有思想基础,不能说是真正的信仰,更没有机会去了解孔儒“仁学”思想的真相,即是它的理论在实践中老出问题,也往往被认为是“理解或执行偏差”。对此,李之鼎先生称为“中国灵魂的温柔枷锁”。 2、就工具属性来看,儒家“仁学”思想和中国历代专制王朝互为依托,相辅相成,是封建专制王权的理论支撑和理论基础,是专制集权统治的工具。就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来说,他出身没落贵族家庭,中年一度从政,亲身到处宣扬其治国思想,试图借此走上仕途,是真正地“及及乎名利”。史传,孔子就因名利之心严重曾受到老子的严厉批评。只是到后来,几乎没有人相信和采用它,孔子本人也“惶惶然若丧家之犬”,与之相对的法家占了上风,孔儒“仁学”才稍有一点“出世”的味道,戴上“学问”的帽子。 秦始皇在法家思想基础上成就了中华民族的统一大业,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和兴盛奠定了不可或缺的基础。秦以降,法家伴随着秦朝的苛政淡出历史舞台,反秦的同时也将法家一起反了下去。作为法家对头的孔儒,于是登堂入室。其实人们忽略的是,秦朝的苛政及其衰亡并非法家之由,恰是王室违背法家精神、肆意纵容权力和性情的结果。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孔儒的再见天日和成为“显学”,不过是秦朝后期法家思想遭到弱化的结果,也是当时政治家的权宜之计和自觉地加以利用的工具。仅就汉朝,这个让孔儒“仁学”思想走上神坛的朝代,其开国皇帝真信奉它吗?事实应该说完全相反。刘邦及其幕僚们为了利益出尔反尔、鲜有忠信,几度与项羽盟约、几度失信,连其内部的张良、韩信之类的功臣亦不免兔死狗烹,更何谈什么仁义?但是,这并不影响刘氏皇室“罢黜百家”,将孔儒“仁学”推为“国教”。以后诸朝,凡“信奉”孔儒思想者,多为刘邦式信奉。 后来的情形果然证明,孔儒被当作了专制集权社会的同道人,是统治集团的成员。他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及“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为王权所欢喜,这是孔儒得宠的根源。而其继承者孟子由于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对天子地位的问题上没有孔子如此“立场坚决”,在一定程度上就要遭受到王权的痛恨。 3、就价值属性来看,儒家思想追求的最高理想是“恢复周礼”、“克己复礼”,强调森严等级,忽视个体价值,强调形式,忽视实质;是一种等级特权思想体系。孔儒对新兴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形态持排拒心理,甚至深恶痛绝,对生机勃勃的形势非常恐惧,于是他力图说服各国君主重树日薄西山的周王室的地位,重新尊崇那种森严的等级制度和统治秩序,按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这是历史的倒退。 当然,也可能的是,我们都高估了当时孔儒追求的目标,也许他所追求的,不过通过宣扬自己的思想来寻找仕途,乃权宜之计。 4、从学术属性来看,孔子遗留思想杂乱无章、自相矛盾、缺乏体系,同时缺乏对宏大命题、终极命题(世界本源、人本源等)的关怀与研究,实质上是一种人伦构想、人际关系学、人际交往指南。 “独尊儒术” VS “焚书坑儒” 但是,由于统治的需要,“独尊儒术”竟成为中国以后二千年历史的谶语,决定了一个民族的文化演进和走向。“独尊儒术”与法家作为一种经世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