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弹琵琶——学生逆反实验转化的浅探.docVIP

反弹琵琶——学生逆反实验转化的浅探.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反弹琵琶——学生逆反实验转化的浅探.doc

反弹琵琶——学生逆反实验转化的浅探 2007年,第8期教师论坛19 反弹琵琶——学生逆反实验转化的浅探 王文军.肖飞生. (1.温岭市实验学校,浙江台州317500;2.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浙江金华321004) 文章编号:1005—6629(2007)08—0019—03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 逆反(ob—psychology)是人们对待事物的一种 特殊态度,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因 自身固有的思维模式和传统的观念定式与特定的教 育情景下产生的认知信息相对立,与一般常态教育 要求相背离的对立情绪和行为意向.其主要特点 是:你要我这样,我偏那样;你不准我做的事,我 偏要去做,具有明显的对抗,反控情绪. 表现在实验中,就是学生故意在实验中做出与科学 的,严谨的操作相违背的操作.对于这种行为,笔 者暂称之为逆反实验.逆反实验出现有一定原 因和有不同的表现类型,并会带来一定危害.本文 针对此人手,并提出一定的应对策略. 1逆反实验出现的原因 逆反实验出现的原因既与中学生这个特有年龄 阶段有关,也与学生所处的教育大环境有关. 1.1逆反心理的影响 由于中学生在心理上的成人感及幼稚性并存, 所以表现出种种心理冲突和矛盾.例如,逆反心理 强和好奇心强烈,喜欢标新立异和彰显个性,对于 越是教师强调不应该做的事情,越想去尝试,越是 不能接触的东西,越想接触,具有明显的对抗, 反控情绪.再兼社会与网络中的恶搞与 搞怪之风的推波助澜,学生比以往任何阶段都 更具有独立精神和逆反行为. 1.2实验自身因素 实验内容具有较强的抽象性,逻辑性,严密性 和实践性,表现在:文字叙述比较严谨,学生有时 并不理解其含义,从而对操作步骤的理解产生困 难;实验操作中,条条框框太多,对天性活泼好动 的青少年学生约束太多:教材知识的深度是有阶段 性的,某一阶段知识的深度也是受一定限制的,而 学生的接受能力,智力水平,知识的贮藏量也是分 阶段逐渐增加的,若教学内容脱离实际,势必会使 学生产生逆反情绪. 1.3教师因素 有的教师满足于现状,不加强业务学习,不加 强技能训练,照本宣科,对于具有较强独立思考能 力的学生,感觉到昧同嚼蜡,容易造成情绪迁移; 有的教师有意将自己置于居高临下的地位,时刻保 持尊严与威信,过于严肃,不苟言笑,使学生感到 难以接近,难以沟通:有的教师无视学生的人格和 自尊心理,对学生冷若冰霜,动辄训斥,致使学生 心理上与教师疏远.这些客观因素也都导致逆反实 验的出现. 2逆反实验的表现类型 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可将学生的逆反实 验划分为以下几类型: 2.1是什么型逆反实验 有些实验操作步骤复杂,操作过程注意点比较 多,学生常产生逆反心理,率性而为,不记后果. 例:科学实验中的过滤操作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 因为注意点比较多,学生操作起来漏洞百出.如, 滤纸高于漏斗边缘,滤液高于滤纸边缘,过滤后滤液 仍浑浊:盛悬浊液的烧杯口未接触到玻璃棒上, 液体直接滴到桌面上,如果玻璃棒不是靠在三层滤 纸处,有可能弄破滤纸. 2.2为什么型逆反实验 有些实验在操作过程中,如果不遵守操作规 定,往往会损坏仪器,严重污染实验室环境,甚至 对师生的安全构成威胁,故试验前常有安全警告, 但由于好奇心使然,学生会故意制造出逆反实 验.例: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倒入水 中,切不可把水直接倒入硫酸中,但大胆冒进的学 生会视若罔闻,明知故犯,拿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开 玩笑.再例:盛放NaOH的试剂瓶塞不能用玻璃材 质的,因为NaOH可与SiO反应生成一种叫Na2siO 的粘合剂,但是学生不相信,还说为什么NaOH溶 液可放在试管中,可放在烧杯中.结果是一个星期 以后,班级中所有的大力士都去开瓶,结果全部 以失败告终,试剂瓶也因此报废. 20化学教学2007年,第8期 浓硫酸 2.3怎么样型逆反实验 学生在使用与家庭生活用 品相似的仪器或进行与日常生 活相似的操作时,往往受日常 生活的习惯的影响使实验操作 家常化和想当然化.不会严 格遵守正确的操作程序.例: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少部分学生 经常用直接嗅闻试剂气味的方法区别试剂,全然不 顾潜在的危险(中毒),反而理由实足地说,体检 时就是直接嗅闻气味的. 3逆反实验的应对策略 由上文可知,逆反实验轻则造成实验失败,仪 器破损,污染实验环境,重则对师生的安全构成威 胁.但是,更重要的是这类实验会引起学生对实验 的恐惧心理,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科学知 识的构建.因此,如何祛除逆反实验的负面效应, 让学生正确地遵守操作规则.并有效地引发学生的 批判和求异思维,非常有现实的意义.笔者根据自 己多年的实践经验.从学生的心理特征和个性特征 人手,顺其道而行之,反其道而引之,反弹好琵 琶,努力避免学生逆反实验所造成的

文档评论(0)

ca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