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实习讲课用PPT.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骨折实习讲课用PPT

凡能手法达到功能复位和用外固定保持的,都应采用手法复位。 1、 麻醉:局麻或神经阻滞麻醉,儿童可全麻。 2、手法:用牵引克服肌肉收缩,原则上是将远侧骨折段对准近侧骨折段。必要时用辅助手法: 手摸心会、拨伸牵引、反折回旋、 端提捺正 、分骨板正。 3、复位后需检查复位情况,观察肢体外形,抚摸骨折处的轮廓,与健侧对比,并测量患肢的长度。X线透视或摄片检查。 持续牵引复位 多用于肌肉强大有移位的骨折;或手法复位困难者。持续牵引使肌肉松弛,恢复骨骼的长度及轴线,达到逐渐复位的目的。持续牵引有一定的固定作用。 皮肤牵引:用宽胶布贴于远端肢体皮肤,连接分开板,系以重量,通过滑车进行牵引。重量<5kg,<2~4周。适用于儿童及老年肌肉软弱,骨折无移位者。 骨牵引:重量为体重的1/7~1/8,牵引时间可长到2~3月,适用于一切有移位的成人骨折。常用的有尺骨鹰咀,胫骨结节,跟骨。脊柱骨折可头颅牵引。 2.切开复位 (1)切开复位的指征 1)骨折端之间有肌或肌腱等软组织嵌入,手法复位失败者; 2)关节内骨折,手法复位后对位不良,将可能影响关节功能者; 3)手法复位未能达到功能复位的标准,将严重影响患肢功能者; 4)骨折并发主要血管、神经损伤,修复血管、神经的同时,宜行骨折切开复位; 5)多处骨折,为便于护理和治疗,防止并发症,可选择适当的部位行切开复位。 (2)切开复位的优缺点 优点: 切开复位的最大优点是可使手法复位不能复位的骨折达到解剖复位。有效的内固定,可使病人提前下床活动,减少肌萎缩和关节僵硬。还能方便护理,减少并发症。 ? (一)早期并发症 1.休克 2.脂肪栓塞综合征 3.重要内脏器官损伤 (1)肝、脾破裂: (2)肺损伤: (3)膀胱和尿道损伤: (见图62-4): (4)直肠损伤: (见图62-4): 4.重要周围组织损伤 (1)重要血管损伤: (图62-13)。(2)周围神经损伤: (3)脊髓损伤: (图62-14): 5.骨筋膜室综合征 (osteofascial compartment syndrome) 骨筋膜室综合征(osteofascial compartment syndrome) 即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内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而产生的一系列早期征候群。 ①濒临缺血性肌挛缩——缺血早期,及时处理恢复血液供应后,可不发生或仅发生极小量肌肉坏死,可不影响肢体功能。 ②缺血性肌挛缩——较短时间或程度较重的不完全缺血,恢复血液供应后大部分肌肉坏死,形成挛缩畸形,严重影响患肢功能。 ③坏疽——广泛、长时间完全缺血,大量肌肉坏疽,常需截肢。如有大量毒素进入血循环,还可致休克、心律不齐和急性肾衰竭。 (二)晚期并发症 1.坠积性肺炎 2.褥疮 3.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4.感染 5.损伤性骨化 又称骨化性肌炎。 6.创伤性关节炎 7.关节僵硬 8.急性骨萎缩(acute bone atrophy,Sudecks atrophy) 9.缺血性骨坏死 (图62-16)。 10.缺血性肌挛缩 骨折愈合过程 1.血肿炎症机化期 骨折导致骨髓腔、骨膜下和周围组织血管破裂出血,在骨折断端及其周围形成血肿。伤后6~8小时,由于内、外凝血系统的激活,骨折断端的血肿凝结成血块。而且严重的损伤和血管断裂使骨折端缺血,可致其部分软组织和骨组织坏死(图62-12),在骨折处引起无菌性炎症反应。缺血和坏死的细胞所释放的产物,引起局部毛细血管增生扩张、血浆渗出、水肿和炎性细胞浸润。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侵入血肿的骨坏死区,逐渐清除血凝块、坏死软组织和死骨,而使血肿机化形成肉芽组织。这一过程约在骨折后2周完成。同时,骨折端附近骨外膜的成骨细胞伤后不久即活跃增生,一周后即开始形成与骨干平行的骨样组织,并逐渐延伸增厚。骨内膜在稍晚时也发生同样改变(图62-18)。 2.原始骨痂形成期 骨内、外膜增生,新生血管长人,成骨细胞大量增生,合成并分泌骨基质,使骨折端附近内、外形成的骨样组织逐渐骨化,形成新骨,即膜内成骨。 由骨内、外膜紧贴骨皮质内、外形成的新骨,分别称为内骨痂和外骨痂。填充于骨折断端间和髓腔内的纤维组织逐渐转化为软骨组织,并随着成骨细胞侵入软骨基质,软骨细胞发生变性而凋亡,软骨基质经钙化而成骨,即软骨内成骨,形成环状骨痂和髓腔内骨痂,即为连接骨痂。连接骨痂与内、外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