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李白的入仕之路.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李白的入仕之路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试论李白的入仕之路 武胜利 山东省新泰市第一中学 271200   摘 要 李白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诗人,他以自己独特的傲慢、自负、狂放不羁的个性,创作了大量的充满浪漫气息的诗歌。翻开李白的历史,我们看到他少学诗文,练武任侠,隐居大山,拜谒官吏,出入京师,拜为京官,赐金还山,饮酒做诗,放浪形骸,他的一生是如此的丰富多彩。但是我们发现李白的入仕之路与众不同。以他经天纬地的才华,他没有走科举制这条路。他走了另外一条路。这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就这个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 李白 入仕 家世与籍贯 赵蕤 捷径   从隋至唐,科举制已逐渐完备,特别是在武周时创建武举,使科举制更加完善。无论世胄、寒门,入仕之途可谓空前宽广。除“恩荫”之外,仅科举就有多途可选:一曰“岁举之常选”,即每年都有进士、明经、明法、明算、史科、道举、《开元礼》、童子等科。进士科是热门、正途,明经次之,明法以下六科通称为“诸科”。二曰“制科”,即“随人主临时所欲而列为定科者”。【1】不一定每年都有,所开科目每年也不固定一样。三曰“上书拜官”或“上书及第”。即“常举外有进献文章并上著述之辈,或付有司,或付中书考试,亦同制举。”【2】   以上三途通称为“科举”,皆需考试。应举者不但可以自由选试,亦可兼试;如中明经后可再考进士,中进士后可再考制科,先中制科者也可再考明经或进士。   进士录取率一般为应考者2%左右。《登科记考》著录本年取进士只20人;取制科5人。明经较宽,一般在十分之一左右,至于进士、明经以外的诸科、制科录取率更高。仅统计李白所处的开元、天宝44年(实为43年,因开元13年缺载)中所录取的进士、明经、诸科、制科及上书得官者,每年登科总数当在二百人以上。   由此可见,开元、天宝年间科举名目之多,录取数量之大,选择兼试之自由,门路之宽广,都可谓盛况空前。无论通才或有一技之长者,不论文武、三教九流,面对如此盛况,总该“东方不亮西方亮”,都有一线希望,故士人无不跃跃欲试,以至有连中数科的。李白当此时代,既有“济苍生”、“安社稷”、“王霸略”的强烈从政欲望,为何对科举无动于衷?有人说他怕考试,以李白“怀经济之才,抗巢由之节,文可以变风俗,学可以济天人【3】”这种超群绝伦的大才奇士,会怕考试吗?李白“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轩辕以来,颇得闻矣。常横经籍诗书,制作不倦”【4】,至于诗赋是其强项,更不待言。唐代登科,除有才能外,还得有名人推荐扬誉。李白在这方面也很占优势:开元八年,刚从宰相罢为礼部尚书的苏颋拜为蜀州刺史,李白刚二十岁,于路中投刺拜谒,被苏颋誉为“天才英丽”、“可与相如比肩”【5】,苏颋在上《荐西蜀人才疏》中也确实推荐了“李白文章”。后来李白又向安州长史、李长史、荆州韩朝宗刺史等地方官上过书,请求推荐;还有玉真公主、贺知章等人的扬誉。如果他肯赴科举,岂不是稳操胜券吗?但是他却没有走科举入仕这一途,他选择了等待天子征召这一方式,那他为何不走科举呢?他有什么难言之隐吗?   一、李白不敢走科举的原因是他那来历不清的家世和籍贯   唐代科举生员来源有三:一曰“生徒”,即由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监所属的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等学府输送的举子;二曰“乡贡”,即由州县地方官初试审查合格而推荐的举人;三曰制科,由中央或地方官保举推荐,或已中明经、进士,已授官未授官而欲再试制科者。“生徒”一类,大多是各级官吏子孙,如国子学至少是京官四品以上之子,三品以上之孙才够入学资格,太学亦须五品以上子孙,只有四门学、书算学之类才部分由七品以上官吏之子,部分由“庶人之俊异者”【6】充当。李白父为白身,入前二学自然无份;而“庶人之俊异者”也必经州县层层审查保送,这就必然牵涉到李白的家世、籍贯等问题。   李白的麻烦和难言之隐就在这里。关于他的家世,李白的从叔李阳冰著有《草堂集序》,由李白口授:“李白,字太白,陇西成纪人,凉武昭王暠九世孙,蝉联圭组,世为显著。中叶非罪,谪居条支,易姓与名,然自穷蝉至舜五世不大曜,亦可叹焉。神龙之始,逃归于蜀。复指李树而生伯阳。”范传正,李白的挚友范伦之子,著有《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曰:“公名白,字太白,其先陇西成纪人,绝嗣之家,难求谱牒。公之孙女搜于箱箧中,得公之子伯禽手疏十数行。纸坏字缺,不能详备。约而计之,凉武昭王暠九代孙也。隋末多难,一房被窜于碎叶,流离散落,隐易姓名,故自国朝以来,漏于属籍,神龙初潜还广汉,因侨为郡人。父客,以逋其邑,遂以客为名,高卧云林,不求禄仕。”纵观李白所写的诗,有赠从叔,从弟,从兄的,并且还不一定是同胞兄弟,对于自己的父亲,却讳莫如深,没有一首诗是送给自己的父亲的,并从不提其父、祖、曾、高之事,只说“先世汉边将”、“世为右姓”,含糊其词。   我们知道,唐代律法规定,有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