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TYZ22018-a 50L配料罐清洁验证方案
目的
确认50L配料罐和接液罐使用后,按标准操作规程清洗,活性成份残留量符合预定的要求,可有效防止产品之间的交叉污染; 灭菌后50L配料罐符合要求。
责ml:10mg)的配制和转运。根据GMP要求,按照设备的清洁程序进行清洁验证,以防止可能造成的交叉污染,确保所生产的产品符合质量标准。本次清洁验证与工艺验证同步进行。清洁、灭菌验证的数据随着工艺验证而产生,为了确认清洁、灭菌验证的有效性和重现性,实施连续三批清洁验证。
5. 清洁剂及清洗、灭菌验证产品的选择
产品: 去甲斑蝥酸钠注射液(2ml:10mg)
物理性质:去甲斑蝥酸钠为白色粉末,易溶于水。
清洁剂:氢氧化钠溶液 纯化水 注射用水
6. 配料罐的清洗(按配料罐配料罐及管路系统的清洗和灭菌标准操作规程清洗)
打开注射用水阀门,将配料罐用注射用水冲洗至无碳,将配料罐和出料泵用软管连接形成回路,用不少于配料罐容积30℅, 1%的氢氧化钠溶液循环 5分钟,排尽,再用新鲜注射用水加至高位循环冲洗3次以上,直至流出液pH为中性, 排尽。取最后的淋洗液作检测。
接液罐的清洗
用4%氢氧化钠溶液浸泡1小时后,用纯化水冲洗3次,再用注射用水冲洗干净。取最后的淋洗液作检测。
6.1.合格标准
6.1.1.目测无可见残留物。
6.1.2.残留量≤10ppm。
残留量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0.1mol/L磷酸二氢钾水溶液(磷酸调节pH值至2.8)-乙腈(90:1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10nm。理论塔板数按去甲斑蝥素峰计算,应不低于2000。
测定法 精密量取清洗液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取去甲斑蝥素对照品适量,用适量热水溶解,放冷,用水稀释成加水制成每1ml含去甲斑蝥素10μg的溶液,摇匀,同法测定,以外标法计算.
检测限 在第一次检测时应进行最低检测限的检测,检测限是指试样中被检测物能被检出的最低量,最低量并不需要精确测定,只需以测定方法近似所得的量规定即可。
用能显示基线噪音的分析方法,把已知低浓度试样测出的信号与空白测出的信号进行比较,算出能被可靠地检测出的最低量.典型以信噪比为3∶1或2∶1时相应浓度或注入仪器的量确定检测限。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同残留量测定项下要求
取空白样(流动相)10μL进样,检测其噪音。另将残留量测定项下的对照品溶液按一定梯度稀释。取每一梯度稀释液10μL进样。记下各梯度浓度溶液的响应值,选取满足检测要求的浓度。
6.1.3. 细菌总数:≤10CFU/100ml。
6.2. 清洁记录
设 备
清洁剂 配料罐 接液罐 操作人 复核人 1%氢氧化钠溶液 ______ 4%氢氧化钠溶液 ______ 纯化水 ______ 新鲜注射用水 6.3残留量检测数据
产品批号 配料罐 接液罐 6.4.细菌总数检测数据
产品批号 配料罐 接液罐 结果:
检查人: 日期: 复核人: 日期:
6.5.作出清洁验证结论
检查人: 日期: 复核人: 日期:
7. 配料罐的灭菌完全性(微生物挑战)试验(按配料罐及管路系统的清洗和灭菌操作规程灭菌)
7.1.在配料罐清洗结束后,将2支装有嗜热脂肪芽孢杆菌微生物指示剂的安瓿瓶放入配料罐中,1支装有嗜热脂肪芽孢杆菌微生物指示剂的安瓿瓶放在不锈钢管路末端。打开纯蒸汽阀门,打开疏水阀的隔膜阀对配料罐及管路进行灭菌,121℃,湿热灭菌30分钟。关闭纯蒸汽阀门,打开排水阀,将冷凝水排放,关闭排水阀、疏水阀的隔膜阀,灭菌结束。
灭菌结束后,取出3支装有微生物指示剂的安瓿瓶,按照《湿热灭菌微生物挑战试验检查标准操作规程》(OZL00381-a)进行检查(质量部提供报告)。
7.1.1配料罐灭菌记录
灭菌方式 灭菌温度 灭菌时间 操作人 复核人 7.1.2.灭菌检查结果
产品批号 灭菌检查结果 结果:
检查人: 日期: 复核人: 日期:
7.2.作出灭菌验证结论
检查人: 检查时间:
复核人: 复核时间:
8.验证周期
验证周期定为一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