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老年患者合并精神障碍的原因及护理对策.docVIP

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老年患者合并精神障碍的原因及护理对策.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老年患者合并精神障碍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老年患者合并精神障碍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郝红(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 四川自贡 643000)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6-0306-02 【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老年患者合并精神障碍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总结15例老年患者术后合并精神障碍的观察及护理。结果 15例患者精神障碍症状消失,痊愈出院。结论 对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老年患者合并精神障碍的原因进行分析,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对其术后的恢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老年患者 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 精神障碍 护理 慢性硬膜下血肿系指头伤后3周以上始出现症状,位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具有包膜的血肿。其随着颅脑外伤发病率增高而增多,许多患者往往不能回忆确切的受伤时间和部位,当出现临床症状来就医时,经过耐心细致的询问病史,才能大致回忆当时的情况[1]。2010年1月-2011年6月我科共收治60岁以上慢性硬膜下血肿老年手术患者36例,术后出现精神障碍15例,现报到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从2010年1月-2011年10月我科共收治60岁以上慢性硬膜下血肿老年手术患者36例,单侧血肿29例,双侧血肿7例,36例患者均在局麻下用YL-1型微创针行单侧或双侧血肿钻孔引流术,在术后当日至术后第2日有15例出现精神障碍,持续时间约10小时-7天,主要表现为突然出现的意识模糊、躁狂、谵妄,不能分辨白天和黑夜,不能识别周围环境和人员,1天之内呈朝轻暮重状。其中出现谵妄、多语、欣快等精神症状患者7例,出现幻觉、记忆力减退或遗忘5例,出现情绪低落、少语、情感淡漠、对周围事物缺乏兴趣、对家人或医护人员询问不予理睬3例。 2 原因分析 2.1 疾病因素 由于颅脑外伤损害了正常的脑组织,破坏了神经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损伤血管造成脑细胞的凋亡,不同部位会产生相对特定的精神症状,如额叶损伤可能出现包括易激惹、抑郁、欣快和淡漠等情感障碍,还会出现人格改变,其性格变得轻浮和不负责任;颞叶损伤可出现癫痫、焦虑、抑郁、躁狂样症状,亦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分裂样症状[2-3]。 2.2 自身因素 临床观察中发现出现症状的患者平常大多性格倔强、孤僻、不喜与人交流,在疾病发生后表现为过渡紧张、恐惧、焦虑与失眠。 2.3 家庭因素 观察中还发现家庭关系不和睦、离婚、丧偶、独居或子女不孝顺的患者更易出现情绪低落、少语、情感淡漠、对周围事物缺乏兴趣等症状。 2.4 疼痛及环境 术后由于伤口疼痛或管道和约束带限制患者活动,或对医院环境不熟悉不适应,出现焦虑烦躁不安等现象。 2.5 手术缺陷 由于微创手术未能完全清除血肿包膜,术后残留多,束缚脑皮质,导致脑组织难以膨起,局部代谢紊乱,出现相应的精神症状[4]。 3 护理对策 3.1 严密观察病情,严格遵医嘱用药,护理中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对出现精神障碍者,应及时报告主管医生,并严格遵医嘱使用镇静抗精神病类药物,保证药物治疗顺利进行。 3.2 心理护理 评估记录病人的焦虑程度及问题来源,术前向病人说明手术治疗的意义,手术应注意和配合的事项,经常给病人以言语和非言语性安慰,找同类病人现身说法[5]。当病人出现情绪反应时,应重视病人感受,充分理解和同情病人。对发生谵妄且思维混乱的患者,适当采用暗示方法,反复讲解促进其认知功能的恢复。对产生幻觉的患者,用亲切的语言耐心解释,否定他们幻听幻视,并反复讲解目前的真实情况,用医护人员及亲人的关心,阻止幻觉的延伸。护士在患者情绪稳定时,呼唤患者的姓名,告知其所处环境时间等信息,帮助恢复定向力。 3.3 环境护理 安置病人于安静、整洁、舒适、安全的病室,保持病室适宜的温湿度;对病人的治疗及护理尽量集中在白班进行,操作中做到“四轻”;夜间病室光线宜暗,应防止黑暗带来恐惧,尽量减少人员走动;各种仪器设备的报警音量宜低,减少噪音,创造良好的休息与睡眠环境;遇见抢救时宜使用屏风或布帘遮挡,减少对患者的刺激;由于患者对熟悉的人或事物有较强的记忆,所以家属陪护对其记忆思维的恢复有帮助,如果患者的家属支持患者应增加家属与患者见面的时间与次数,减少患者的孤独感,但若家属困扰影响患者,则请家属离去,直到家属情绪稳定后,教导家属,帮助家属了解病情,让家属了解患者暂时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帮助。家属不在时,护理人员应充当家属的角色,对患者进行耐心细致的护理,让患者感受亲切,增加其安全感。 3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