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瘢痕妊娠38例临床分析.doc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剖宫产瘢痕妊娠38例临床分析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剖宫产瘢痕妊娠38例临床分析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60院 妇产科 050000 摘要:目的: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原因及分析,为临床医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到2015年6月共收治的38例子宫切口妊娠病历。结果:通过治疗均保留子宫,无子宫切除。结论:对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的治疗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剖宫产;瘢痕妊娠 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出现了一个新的名词“剖宫产瘢痕妊娠”,它刚命名的时候,是有血的教训的,我记忆中,在我院刚听到它的名字,是一位孕妇在省级医院行人工流产时因大出血死亡。从此,我们开始了对它的研究。 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什么是剖宫产瘢痕妊娠。 定义:剖宫产瘢痕妊娠指孕囊着床种植于有剖宫产史的子宫下段原切口处,绒毛与切口处肌层粘连甚至植入穿透子宫。 超声[1]诊断:1、宫腔及宫颈内未见明显孕囊;2、妊娠囊位于剖宫产瘫痕处;3、妊娠囊周边探及丰富血流信号;4、附件区未探及包块,直肠窝无游离液。 发病率:1/1800[2]-2216[3]。 占剖宫产并发症率:0.45%。 下面就我院2011年1月到2015年6月共收治的38例子宫切口妊娠病历做一下分析,以供医务工作者相互学习。 一、一般资料。 我院2011年1月至2015年6月共收治剖宫产瘫痕妊娠病人38例,年龄23岁到38岁之间,均有剖宫产史,其中1次剖宫产史28例,2次剖宫产史10例,无3次以上剖宫产史。其中16例有人工流产史。超声均提示:孕囊位于切口处或距切口0.5cm以内。孕周40-49天之间。 二、治疗方法 入院后36例先给予口服米非司酮片25mg 3/日2天,肌注甲氨喋呤50mg,第三天口服米索前列醇片0.6mg。 其中19例孕囊完全排出,1天后出院;9例因阴道出血多,行B超引导下清宫术,术后给予水囊压迫止血,留置水囊24-48小时后取出,无阴道出血,1天后出院;1例行宫腔镜电切术,术后3天出院;7例因出血多,在输血的同时行腹腔镜手术,术后5天出院。2例因失血性休克急诊行开腹手术,术后7天出院。术后1月监测血HCG均到正常,超声复查未见异常。 三、讨论 1、剖宫产瘢痕妊娠发病的原因:第一:剖宫产手术为非正常分娩手术,使子宫的连续性遭到破坏,使子宫内膜修复不良。第二、新式剖宫产手术单层缝合子宫切口,缝合间距过宽,形成憩室,受精卵着床于憩室处。第三、多次流产导致子宫壁变薄。 2、剖宫产瘢痕妊娠治疗: 药物治疗:一般适用于孕囊较小,末种植于肌层,无明显阴道出血。入院后给予口服米非司酮片25mg 3/日 2天,肌注甲氨喋呤50mg,第三天口服米索前列醇片0.6mg。观察患者阴道出血情况,必要时手术。 B超引导下清宫术:适用于孕囊距切口0.1-0.5cm之间或药物引产过程中阴道出血增多,需备血,急诊在B超引导下清宫术,并做好急诊手术准备。 开腹或腹腔镜下瘢痕妊娠清除术:适用于孕囊较大,肌层种植较深,血HCG很高。目前一般选择腹腔镜手术,此手术损伤小,恢复快。 3、剖宫产瘢痕妊娠预防措施:首先要降低剖宫产率,从源头杜绝剖宫产瘢痕妊娠的发生;其次要熟练、仔细掌握剖宫产缝合技术,针间距不能过宽或过窄,要多层缝合;再次,注意避孕,减少人工流产的发生。 参考文献: [1]vial Y,Petignat P,Hohlfeld P.Pregnancy in a cesarean scar(J).Ultrasound Obstet Gynecol,2000,16:592--593 [2]Ultrasound Obstet Gynecol,2003,21(3):220—227 [3]Ultrasound Obstet Gynecol,2004,23(3):247—253 作者简介:胡晓丽,女,1980年生人,主治医师,2005年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60医院。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