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伤寒论》出发探讨中风病的临床.docVIP

从《伤寒论》出发探讨中风病的临床.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伤寒论》出发探讨中风病的临床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从《伤寒论》出发探讨中风病的临床 王磊   (山西中医学院在读研究生 030024)   【摘要】 《金匮要略》重在论述内伤杂病,中风病属于其中之一。在《金匮要略》中,张仲景提出中风病名,并提出中风病的“四分法”,但并末针对“四分法”提出相应的治法方药,究其原因主要是中风病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疾病,对其所处的不同阶段的病因病机、治法方药难以一概而论。所以仲景只留下了一个“四分法”的框架,给后人留下了充分发挥的余地。那么我们如何更好的利用“四分法”指导我们对中风病进行认识呢?《伤寒论》重在论述不同疾病所处的不同阶段的不同作用机理,而对疾病本身的种类区分不是很明显。换言之,《伤寒论》可以用于分析世间的一切疾病,中风病也不例外。《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同源于《伤寒杂病论》,为仲景所著。其中的思想表述,条文之间的互文见义,病因病机的认识有很多相通之处。我们只有充分利用《伤寒论》的优势,用《伤寒论》丰富“四分法”的框架。《伤寒论》中诸多症状的描述,病因病机的认识,与中风病所处的不同阶段的临床表现颇有相似之处,而《伤寒论》中提出了相应的治法治则,可以极大的丰富中风病的“四分法”,对其在临床上发挥对中风病的指导意义,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关键词】 中风 伤寒 临床   【中图分类号】R2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2-0070-02   汉?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中指出:“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后世称之为中风病的“四分法”,成为中医认识中风病的基石。仲景很巧妙的将中风病按照表里、浅深、轻重的不同,分为中络、中经、中腑、中脏,成为人们对中风病认识的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转折点。   《中医内科学》中将中风病分为中经络和中脏腑两大类。中经络的临床表现以肌肤不仁、手足麻木、口眼斜、半身不遂为主。中脏腑又有闭证和脱证之分。闭证的临床表现为: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大小便闭,肢体强痉。根据有无热象,又有阳闭和阴闭之分。①阳闭—除上述闭证的症状外,还有面赤身热,气粗口臭,躁扰不宁,苔黄腻,脉弦滑而数。阴闭—除上述闭证的症状外,还有面白唇暗,静卧不烦,四肢不温,痰涎壅盛,苔白腻,脉沉滑缓。②脱症—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张,鼻鼾息微,手撒肢冷,汗多,大小便自遗,肢体软瘫,舌痿,脉细弱或脉微欲绝[3]。   《金匮》重在辨病,《伤寒》重在辨证,《伤寒论》中诸多症状的描述确与中风病不同阶段的临床表现颇有相似之处,笔者试详加论述如下:   1 表虚—中经络   《伤寒论》第208条:“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中指出“寸口脉迟而缓,迟则为寒,缓则为虚,营缓则为亡血,卫缓则为中风。邪气中经,则身痒而瘾疹;心气不足,邪气入中,则胸满而短气”。上述两条条文中描述的临床表现有很多相似之处。“脉迟”与“脉迟而缓”、“外未解”与“身痒而瘾疹”、“其身必重”与“邪气中经”、“胸满而短气”与“短气,腹满而喘”,其中或直接表述相同或意思相近,均为中经络的表现。此时解表即可解在经络之邪。   2 表虚里实—介于中经络与中脏腑之间   《伤寒论》第217条中的“汗出谵语”可认为是入脏腑轻症,同样有大便闭。第218条中的“语言必乱”为“谵语”的前期表现。 “谵语”、“大便难”等症状的出现是由于汗出过多而致“津液越出”,出现“表虚里实”与“此为风也”有关。此时应先解表以除经络之邪,完全入里之后只有入脏腑的表现时再攻里。   3 里实—入脏腑   三阳总属六腑,六腑终归阳明,以“阳明居中主土也,万物所归,无所复传。”脏腑实症之“神昏谵语”与“不识人”之意相近。具体作如下分析:   3.1腑实   《伤寒论》第212条:“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视,脉弦者生,涩者死。微者,但发热谵语者,大承气汤主之。若一服利,则止后服。”此条描述与阳闭相近。“发则不识人”表明邪入于腑,“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视”、“独语如见鬼状”表明有神志和意识的障碍与中风病的神昏表现大同小异,更可贵的是条文说明由“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以致不大便十余日发展而来,为四分法提供依据。“脉弦者生,涩者死”是用来判断津液是否

文档评论(0)

shepph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3402230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