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药直肠给药”因中药配方颗粒而完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中药直肠给药”因中药配方颗粒而完美 郑淑娟 (新疆阿克苏地区温宿县人民医院儿科 843100) 【摘要】 中药直肠给药,运用了传统中医辩证法与现代医学的治疗技术相结合,是中医内病外治法之一。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疗法,近年来得到医生和社会的认可推崇,尤其适合于口服给药困难和静脉给药困难的患儿。而中药配方颗粒具有方便、安全、高效、易调配等优点使中药直肠给药法在儿科临床使用中更趋完美。 【关键词】 中药直肠给药 儿科临床 中药颗粒剂 【中图分类号】R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9-0151-02 任何事物都是由内容与形式构成的。一个美好的事物,必然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同理,在临床中,对“医”(形式)与“药”(内容)的完美结合,注定是我们医务工作者永恒的追求。那么,就让我这名中医儿科临??医生,从“医”与“药”两个方面,把“中药直肠给药”按俗话说的“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吧。 一、第一“朵”:关于中药直肠给药 1.概念 所谓中药直肠给药,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选配中药方剂,将药液经肛门灌注于肠道内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药物通过肠粘膜吸收及进入血液循环,作用于病灶及全身,达到平衡内环境和阴阳失调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是中医内病外治法之一,是除口服和注射之外的第三种重要给药途径。[1] 2.分类 目前为止,有三个主要方法:保留灌肠法、直肠点滴法、栓剂塞入法。 3.原理 祖国医学阐明,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外合皮毛,朝百脉,与大肠相表里。大肠络脉络肺,肺与大肠相表里,而肺朝百脉,肠道吸收津液、药物后,通过经脉上输于肺,肺的宣发肃降功能使气血津液沿经脉散布全身,并经肺气作用注于心脉之中,将药物输送到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而达到整体治疗疾病的作用。若病在肠俯,直肠给药可使药物直达病所,充分发挥局部治疗效果。清代医学家吴师机在《理论骈文》中指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医理药理无二......”说明中药灌肠遵循辨证施治规律,灌肠疗法虽属外治范畴,但和内服中药具有同样的用药原则,可随证加减,灵活施治。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直肠黏膜下有丰富的静脉丛,血液循环旺盛,吸收能力很强,药物通过三条途径进入血液循环,一是通过直肠上静脉,经门静脉进入肝脏代谢后,再循环至全身;二是通过直肠中静脉、下静脉和肛管静脉,绕过肝脏直接进入大循环;三是通过直肠淋巴系统吸收后,通过乳糜池、胸导管进入血液循环。[2] 由此可见,中西医理论都揭示了直肠给药的科学性、实用性。直肠给药有利于药物治疗作用的发挥,也突出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是一种根据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实践相结合的全新观念的绿色疗法,尤其适合于口服给药困难和静脉给药困难的患者、患儿。 4.起源 早在2500多年前东汗末年张仲景首创灌肠疗法及肛门栓剂,其所著《伤寒论?辩阳明病脉证并治》中记载“阳明病,汗自出。若发汗,小便自利者,此为津液内耗,虽硬不可攻之。当须自欲大便,......若土瓜根及猪大胆汁,皆可为导。......大猪胆汁一枚,泻汁,和少许醋,以灌谷道内,如一食顷,当大便出宿食恶物,甚效”,开创了直肠给药的先河。 5.优点 (1)起效快。国内外有关人员曾对片剂、胶囊、注射剂、栓剂等四种剂型进行生物利用度测定研究,结果,口服给药约一小时起效,而直肠给药半小时就能起效,而与静脉用药相比显效速度无明显差异。 (2)生物利用度高。上述三条吸收途径均不经过胃和小肠,避免了酸、碱消化酶对药物的影响和破坏作用,同时避过了肝脏的首过效应,因此直肠给药的生物利用度很高,是口服给药的两倍,平均约五分钟起效,约30分钟可吸收95%有效成分进入体内循环。 (3)保护人体脏器。口服给药,一般经由肝、肾等器官代谢;而直肠给药是通过直肠的粘膜吸收,直接进入大循环,避免了肝脏的首过效应,可减少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也减轻药物对肝、肾的毒副作用,减轻了肝脏负担。这对胃、肝、肾等器官发育还不健全的儿童(尤其是0-3岁婴幼儿),特别有益。 (4)特别适合婴幼儿。中药汤剂温和、疗效好、副作用小,本应是治疗小儿疾病的首选,但由于苦涩难咽,难以在儿科广泛应用,特别在孩子哭闹时易出现呛药、呕吐,往往影响有效剂量。而直肠给药让婴幼儿在没有疼痛的状态下快乐就医。在不允许中医诊所打针输液的环境下,也为广大中医朋友提供了一条安全高效的给药途径。 (5)安全性高。药物先通过粘膜保护屏障再进入血液循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HIF-1а及VEGF在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及相关性.doc
- HIF-1α与PHD2在几种皮肤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doc
- Henry入路在治疗桡骨上13骨折中的价值.doc
- HIVAIDS合并肺结核46例死亡病因分析.doc
- HIV 阳性患者合并泌尿系统肿瘤30 例的治疗体会.doc
- HIVAIDS抗病毒治疗免疫学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oc
- HIV职业暴露的评估和预防.doc
- HLA-DR基因与南方汉族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相关性分析.doc
- HLH-2004方案治疗噬血细胞综合征临床分析.doc
- How to develop Chinese senior students’ writing abilities in English.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