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气虚生毒认识消渴病.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气虚生毒认识消渴病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从气虚生毒认识消渴病 卫江丽1 冯兴中2(通讯作者)   (1.山西省长治市中医院 山西 长沙 046011)   (2.北京世纪坛医院中医科 北京 100038)   【摘 要】冯兴中教授从医数十载,擅长用中药治疗消渴病及其变证,对消渴病的治疗有着非常丰富的临床经验。冯教授认为,气虚导致人体内产生毒邪是消渴病的基本病机,临床上从气虚生毒理论着手,进行辩证处方,颇具疗效,本文拟通过总结导师平日的临床处方,探索冯教授治疗消渴病的用药规律,寻找其重视的病理要素,整理出导师论治消渴病的基本思路,为消渴病的治疗提供借鉴。   【关键词】气虚生毒;消渴病;冯兴中   【中图分类号】R25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8-0405-02   1 目前中医界对消渴病的认识:   中医治疗“消渴病”历史悠久。学术界对其病因病机的认识??始终处于不断发展更新中,近年来,中医学者们对其病因看法较为一致,主要有过食肥甘、五志过极、房事不节、热病火燥及先天不足几个方面。对病机的认识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气虚说:认为关键在肺脾气虚,重点在脾气虚;②气阴两虚说:目前最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认为发病机理为燥热伤阴,阴损气耗,致气阴两虚;③阴虚燥热说:认为其本在阴虚,标在燥热;④瘀血说:许多人通过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后认为,瘀血为贯穿消渴病发病始终的重要病机;⑤肝郁肝火说。以上几种学说,在消渴病发病中均可存在,分之各有局限,合则较为完整 [1]。 冯教授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尤其重视气虚生毒在消渴病中的重要性,认为气虚生毒才是消渴病的基本病机。   2 气虚生毒理论的形成及治疗方法   2.1气虚是消渴病的基础病机   《灵枢?五变》云“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 提出消渴病的发病基础是五脏皆柔弱,但并不能充分指导临床,脏腑功能是通过气、血、精、津、液这些生命基础物质的状态来表达的,“五脏皆柔弱”究竟指的是哪一方面的不足?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从论述病机的角度提出了消渴病的基本病机为“气虚”。如《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寸口脉浮而迟,浮即为虚,迟即为劳; 虚则卫气不足,劳则营气竭,趺阳脉浮而数,浮即为气,数即消谷而大坚,气盛则溲数,溲数即坚,坚数相搏,即为消渴。”因此可见卫气和营气的虚弱导致了消渴病的产生。气足则能化精、运精,输布至脏腑,保证五脏六腑功能正常。脾气亏虚,不能为胃行其津液, 津不上承则致口渴;中气虚弱、统摄无力,精微之浑浊部分外泄,出现多汗,多尿等症状。《千金要方?消渴》云:“内消之为病,当由热中所致,小便多于所饮,令人虚极短气,内消者,食物皆消作小便也”。从以上论述来看,我们认为消渴病的病机以气虚为本,病位在脾肾二脏。   《灵枢?五变》中提到:“余闻百病之始期也,必生于风雨寒署,循毫毛而入腠理…或为风肺汗出,或为消瘅”,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宋代诸瑞章在《卫生家宝》中指出,消渴病可由“风毒气”所伤而致。李东垣在《东垣十书?消渴论》中也提到:“外感风寒之邪,三曰以外,谷消水去,邪气传里,始有消渴也”,进一步补充了外感致消的机理。   本人有幸跟随冯教授侍诊一年,发现临床上来就诊的糖尿病患者中多数有畏风、畏寒、易汗出等症状,望其舌,发现舌质淡胖大有齿痕者居多,该症状进一步验证了气虚是糖尿病的重要病理要素之一。冯教授在论治中非常重视对患者自身正气的顾护,在用药上,无论何种证型,无论病位在上、中、下三焦何处,均不离补气。首选黄芪,一般为30g,若患者气虚症状仍未见明显改善,则加重至60g。安文[2] 等人通过对不同剂量的黄芪对糖尿病大鼠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实验研究表明,黄芪用量在人体应以60g/d 左右为宜,这与冯教授提倡的用量相一致。处方擅用玉屏风散化裁(黄芪30~60g,白术10g防风10g)。其中黄芪、白术以扶正为主,既可提高机体的抗毒能力,减轻毒邪对机体的伤害,又可根通过调理机体脏腑功能,帮助机体排毒;防风以祛邪为主,又称“屏风”,为人体竖起一道屏障。此方是标本兼治的巧妙结合。另外,若患者兼见舌苔黄腻,可加苍术10~5g。冯师认为气虚虽是该病的主要病机,但根据“阴阳互根, 气阴相关”的理论,气虚不能固摄阴液而致阴液过度流失,气随液耗会进一步加重气虚。因此, “气虚为主,气阴两虚”是该病的主要证型并贯穿始终。当患者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其他症状基本消失,益气养阴仍是治疗该病的主要法则。此时冯师常选用生脉散加减(太子参30g,麦冬30g,五味子6g)。   2.2毒邪内生是消渴病的另一重要病机   2.2.1糖毒   在消渴病病程中,机体内一些物质萎缩、退化、减少,生理功能减退;另一些物质增多,成为毒害之物。 内外合毒,引起胰岛素的分泌减少和/或胰岛素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