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孟子》与饮食文化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孟子》与饮食文化 周长远 郑州大学 历史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1 【摘要】:孟子是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孟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为孟子、孟子弟子、再传弟子的记录。体现了孟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思想和哲学思想,其中有关饮食方面的言行记录,体现了孟子在饮食方面的思想观点。这些观点是儒学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体现,为后人倡导健康、科学、生态饮食提供一定的借鉴和理论支持。 【关键词】:孟子;《孟子》;饮食观;饮食文化 孟子,名轲,字子舆,又字子车、子居,战国时期鲁国人,与弟子公孙丑、万章等着书立说,提出“君为轻民为贵”的政治主张和“舍生取义的人格理想,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儒家宗师,被尊称为“亚圣”,与孔子并称“孔孟”。杨伯峻先生说“终年实七十三岁”,元朝程复心的《孟子年谱》等书都说孟子“寿八十四岁”。孔孟都是儒家高寿之人,这与健康、合理的饮食文化分不开。 《孟子》有七篇传世,共三万五千多字。其中关于饮食的言论比比皆是,由此可看出《孟子》重视饮食文化,孟子是“乃所愿,则学孔子也”,他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饮食文化。 一.《孟子》饮食思想中的“仁” 儒家经典《礼记》中说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孔子是非常信奉这一观点,孔子是一个头脑清醒的务实主义者,他肯定饮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肯定饮食欲望存在的合理性。孔子的饮食思想是从“仁爱”的原则出发的,孟子继承了孔子的这一思想观点。 《孟子》一书,“仁”出现了一百五十多次。仁是王道的核心。《孟子》一书中在《孟子middot;梁惠王下》和《孟子middot;滕文公下》中共三次提到如果施行仁政,救民于水火,百姓就会“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在《孟子middot;梁惠王上》中两次提到“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让黎民百姓得到温饱,让老人有肉吃,是王天下的前提。反之,“方命虐民,饮食若流。流连荒亡,为诸侯忧。(《孟子middot;梁惠王下》)违背天意,只顾放肆享受,不顾百姓死活,会引来烽烟四起。如果“恶死亡而乐不仁,是犹恶醉而强酒。”(《孟子middot;离娄上》)就像害怕醉酒却强行喝酒,害怕亡身、亡国、亡天下却不行仁一样,都是自取灭亡。夏商周三代的兴旺就是很好的证明。《孟子middot;离娄上》记载“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可知,施行仁政才能得天下,暴虐不仁就会失去天下。 孟子和孔子态度一致,都反对杀戮,反对为富不仁,认为为富不仁者,罪不可赦。《孟子middot; 娄卜》:“争地而战,杀人盈野;争城而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赵岐注云:“孔子弃富不仁之君者,况于争城争地而杀人满之乎?此若率土地使食人肉也,言其罪大,死刑不足以容之。”又《孟子middot;梁王上》:“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lsquo;始作俑者,其无后乎!rsquo;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可知,不尊重人的始作俑者该断子绝孙,不为民做主的父母官也该如此。 《孟子middot;公孙丑上》记载“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指出恻隐之心是善心,是仁慈之心,是爱怜之心。这种爱心,不仅要普于人与人之间,而且要惠及于动物世界。君子的“仁”惠及禽兽。《孟子middot;梁惠王上》中齐宣王用羊代替牛祭祀,百姓以为他吝啬,孟子则不然:“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赵岐注云“孟子解王自责之心,日无伤于仁,是乃王为仁之道也。时末见羊,羊之为牲次于牛,故用之耳。是以君子远庖厨,不欲见其生、食其肉也。”由此可见孟子的饮食思想的仁爱。 二.《孟子》饮食思想中的“礼” 和孔子相同,孟子在谈论饮食时,注重饮食之“礼”。 《孟子》中“礼”字大约出现了六十多次。《孟子middot;告子上》中说“食色,性也。”饮食和色欲是人的本性,而礼是在饮食上区分人和禽兽的重要标准,是人伦的基本。《孟子middot;告子上》还记载“轸兄之臂而夺之食则得食,不轸则不得食,则将胗之乎?逾东家墙而搂其处子则得妻,不搂则不得妻,则将搂之乎?”可见,“礼”比食物和色欲都重要。孟子说“辞让之心,礼之端也”,为了饮食当然不能扭断兄长的脖子。到魏晋时期,还出现了“孔融让梨”的故事,向兄长礼让食物成为了一种优良的美德。 《孟子middot;尽心下》记载:“无礼义,则上下乱。”赵岐注:“无礼义以正尊卑,则上下之叙泯乱。”用“礼”来区分等级。《孟子middo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