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下背部皮下滑囊炎MRI诊断及其临床意义
下背部皮下滑囊炎MRI诊断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郭景涛,陆 毅,樊明成,宋国勇,刘晓文
【关键词】 下背部 皮下滑囊炎 MRI诊断 临床意义
下背部皮下滑囊炎是软组织性下背部疼痛的原因之一,在腰(骶)椎MRI检查中较为常见。迄今,临床相关文献论述不足,影像学专题报道较少。本文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穿刺活检证实的42例下背部皮下滑囊炎的临床和MRI资料,旨在探讨下背部皮下滑囊炎的MRI诊断及其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2例中,男17例,女25例;年龄24~80岁,平均51岁;病程1周~3年,平均5个月。37例伴腰(骶)椎其他相关结构病变,其中退行性骨关节病20例,外伤性病变7例,脊椎陈旧骨折并退行性变6例,脊椎结核、化脓性脊椎炎、脊椎转移瘤、骶椎腰化各1例。5例为单纯性下背部皮下滑囊炎,其中有频繁或长期弯腰工作史4例,下背部多次按摩史1例。所有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下背部正中区域酸痛、压痛,弯腰时加重,19例局部隆起并触及囊性肿物。
1.2 检查方法 采用安科OpenMark Ⅲ 0.3T永磁型磁共振成像仪,体部正交线圈。常规行矢状位FSE T1WI(TR 665ms,TE 22ms)、FSE T2WI(TR 5000ms,TE 105ms),横轴位FSE T2WI(TR 5000ms,TE 105ms)。层厚5mm,层间距1mm,FOV 35cm×35cm,激励次数2~4次,矩阵180×(256~512)。
2 结果
2.1 MRI表现 42例病变位于腰段(25例)、腰骶段(12例)或骶段(5例)背侧中部浅筋膜深层,皮肤与腰椎棘上韧带和(或)腰背筋膜后层之间。矢状位和横轴位表现为条带状、长梭形或分房状囊性病变,边缘清楚或稍模糊,囊壁薄而不易辨认(图1~4)。范围(前后径×左右径×上下径)为(0.3~2.6)cm×(0.8~10.6)cm×(2.0~20.4)cm,呈对称性或不对称性自中线向两侧扩展,5例向上延伸达胸12水平,2例向下延伸达骶5水平。39例病变T1WI 呈低信号,T2WI呈水样高信号(图1~3);3例滑囊内为血性积液,T1WI呈等或高信号,T2WI呈高信号(图4)。37例伴腰(骶)椎其他相关结构病变,包括退变、外伤、结核、炎症、肿瘤、畸形等,MRI上均有相应表现;5例为单纯性下背部皮下滑囊炎,腰(骶)椎未见明确基础病变。
图1 矢状位T2WI示骶背部皮下滑囊炎呈条带状图2 矢状位T2WI示腰背部皮下滑囊炎呈长梭形 图3 矢状位T2WI示腰骶背部皮下滑囊炎呈分房状
图4 矢状位T1WI示腰背部皮下滑囊炎呈条带状等高信号2.2 临床结果 42例中,MRI检查前临床提示下背部皮下滑囊炎2例,临床初诊时漏诊或误诊40例。34例行穿刺抽液治疗,其中31例囊内抽出淡黄色较粘稠滑液,3例囊内抽出血性积液;8例行滑囊切除术,术中所见类同髌前滑囊炎,将囊壁大部或完整切除。
3 讨论
3.1 命名 适应脊柱生理或病理需要,其背部皮下组织深层可继发形成滑囊结构,以腰骶部最为常见[1~6]。该滑囊国内名称较多,有棘突滑囊、棘上滑囊、棘上韧带滑囊、棘上韧带后滑囊、棘突皮下滑囊和脊柱后突畸形处皮下滑囊等[2~5]。考虑到骶椎棘突退化融合成骶正中嵴、下腰段缺乏棘上韧带、骶椎没有棘上韧带,本文定义为下背部皮下滑囊炎,亦可称为腰(骶)背部皮下滑囊炎[6]。
3.2 病因和发病机制 腰骶部负重载荷和活动范围大,先天变异和发育缺陷发生率高,容易出现退行性改变,受到损伤的机会多,故急性和慢性损伤是下背部皮下滑囊炎的主要原因[1~6]。分析多种机制可引起下背部皮下滑囊炎:(1)外伤、手术等致滑囊结构急性损伤,囊壁充血、水肿、渗出、过度分泌,使囊腔充盈扩大;(2)长期弯腰工作、腰背屈伸活动过多、下背部软组织薄弱、腰椎后突畸形、腰椎失稳等情况下,滑囊结构受到来自腰椎棘突、骶正中嵴、腰椎棘上韧带、竖脊肌(腱)和腰背筋膜后层的异常磨损、挤压和牵拉,滑膜增生、肥厚、充血、水肿、分泌增多或渗出,使滑囊积液膨胀;(3)局部反复多次按摩、针刺或异物存留等也可直接刺激滑囊结构而发生炎性反应,致使囊腔液体聚集;(4)滑膜内皮细胞随着年龄增大而发生绒毛增殖,引起滑液过度分泌,导致滑囊积液膨大。
3.3 临床特点 下背部皮下滑囊炎主要见于成人,以中老年居多,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病程从数天至数年不等[6]。主要表现为下背部正中区域酸痛、压痛,弯腰时加重,病变较大时出现局部隆起并可触及囊性肿物,一般皮肤无红肿及发热现象[2,3]。
3.4 MRI特征 (1)位于腰(骶)段背侧中部浅筋膜深层,皮肤与腰椎棘上韧带和/(或)腰背筋膜后层之间;(2)矢状位和横轴位表现为条带状、长梭形或分房状囊性病变,急性期边缘欠清,慢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Twist在胃癌中表达及其及临床病理学指标关系探究.doc
- T型锁定加压钢板及普通T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比较.doc
- 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低白蛋白血症及近期预后关系.doc
- 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及胃癌细胞侵袭移行能力关系.doc
- 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及胃癌细胞侵袭移行能力相关性探究.doc
- TALL患者外周血TCRγ-δ T细胞分布及增殖特点.doc
- TB细胞协作探究重大突破——滤泡辅助性T细胞发现, 一个新.doc
- TPSA、FPSA、FPSA-TPSA及PAP在早期前列腺癌中水平探究.doc
- urvivin、p27及cyclin D1在胃腺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doc
- urvivin在肿瘤组织中表达及功能探究.doc
-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第2课时线段垂直平分线的作图 2025-2026学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pptx
-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第1课时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课件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版)数学八年上册.pptx
-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5课时课件 2025-2026学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pptx
-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课时1)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八年级数学上册.pptx
-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2课时ASA和AAS课件-2025-2026学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pptx
- 整式的除法课件-2025-2026学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pptx
- 第十四章 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 2025—2026学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docx
-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课件-2025-2026学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pptx
- 湖北省孝感市部分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联考思想政治试题(解析版).pdf
- 湖南省新高考教学教研联盟暨长郡二十校2025年高二年级下学期期末联考思想政治配套讲评课件.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