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三咏黄州赤壁看苏轼情感突围
从三咏黄州赤壁看苏轼情感突围摘要: 苏轼在元丰五年三咏黄州赤壁的名作,传诵千古、众说纷纭,本文认为应从作者思想、情感抒发模式、抒情方法等方面对三篇名作比较分析,才能更好地理解苏轼的情感突围,探寻其被贬黄州之后痛苦挣扎、自我宽慰、不断调适自己的心路历程。
关键词: 苏轼 黄州赤壁 复杂情感 心路历程
苏轼吟咏黄州赤壁的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广为传诵的千古名篇,人们对它们的欣赏、解读不外以下几种:一是认为苏轼在作品中抒写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同时对比周瑜、曹操等,自己年华老大、一事无成,发出慨叹;二是认为这些作品虽有豪放之意,但更多的是表露旷达之情,反映了苏轼在经历政治挫折、矛盾挣扎之后寄情山水,达到自我解脱的目的;三是过分强调苏轼悲观、消沉的一面,等等。我认为要想真正理解苏轼彼时彼境的心路历程,应该把这三篇名作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从而更加清楚地探寻到苏轼在经历了政治风雨后百般挣扎、反复曲折的复杂情感。
一
黄州对于苏轼来说是个重要之地。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苏轼经历了“乌台诗案”,几乎丧命,次年春被贬黄州,这对怀抱用世报国之心的苏轼来说无疑是一重大打击。在黄州,他的政治处境仍很险恶,他在给朋友的信中就流露出忧谗畏讥的心情;经济上也十分拮据,每月要精打细算才能不至于挨饿。
苏轼的思想体系中儒、释、道三家杂糅,但其思想的主体是儒家的孔孟之道,崇尚人格气节,比较重视现实人生。儒家特别重视善处穷通之际的一种自持的修养,所谓“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在苏轼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苏轼被贬黄州后,虽形同囚犯,但其报国、济民、建功立业之心并未减退,曾多次表示“虽废弃,未忘为国虑也”。思想和现实的矛盾必然会导致精神上极大的痛苦,这时,佛道思想就成了他求得心理平衡的工具。他在政治上坚持儒家积极入世的精神,而在遭遇挫折时,佛老思想又成为他的主要处世哲学。这种逆境中的痛苦、不甘、自我挣扎、自我安慰,终至达观自解但终究有些茫然若失的情感历程,在他三咏赤壁的名作中有着或明或隐的体现。
苏轼被贬黄州后,似乎对黄州赤壁情有独钟,据说苏轼在黄州经常来赤壁游览。在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苏轼更是三咏赤壁,先后创作了前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三篇传诵千古的名作,在缅怀三国英雄、激赏山水美景中,披露自己复杂的情感,显示在困境中艰难挣扎的心路历程。
苏轼为什么这么钟情于黄州赤壁呢?一是因为赤壁在长江边,自然界波涛汹涌、不停流逝的大江,峭拔高峻的江岸,不同时间、季节不断变化的山水景物,更符合自己内心的情感变化,也更适合寄托自己的所思所想;二是因为这处地名更易使人产生联想,漫漫历史长河中的三国时代是豪杰并起、乱世出英雄之际,来到黄州赤壁,就自然会联想起那一场对鼎足三分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大战;三是苏轼自己的处境使然,在正是建功立业的壮年却遭此沉重打击、前途未卜,和历史上在赤壁鏖战过的豪杰相比,自然会生出无限感慨,个中滋味“剪不断、理还乱”。
二
古典诗文中,咏史、怀古、写景一类的作品,大都是借对史事、古迹、美景的评论、观赏抒发自己的感慨、情感,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也不例外。
综观苏轼的《前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后赤壁赋》,其抒发情感有着相近的模式轨迹。三咏中都有景物描写,情景交融,想沉浸在自然山水中忘却现实,结果却勾起心事,经自我宽慰调适、想法摆脱,以达到遗世独立的境界而终究有着深藏心灵的孤独迷茫。
《前赤壁赋》中,苏轼采用赋家的“主客之辩、抑客伸主”的手法,借主客对话表达内心的矛盾冲突。作者先写令人陶醉的美景:清风、明月、江水,产生“羽化登仙”的快感,但如此美景却勾起作者的联想慨叹。借客人之口,感叹丰功伟业终归虚幻,宣泄备受压抑的苦闷和人生短促渺小的忧患;接着用庄子的齐物思想宽慰自己,在“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中忘怀现实,借主之口传达出从江水、明月中感悟的对宇宙人生的思索,从而在回归自然之乐中求得心灵的安宁与超脱;最后在杯盘狼藉中一觉到天明,“不知东方之既白”,超脱中有一丝落寞。
《念奴娇·赤壁怀古》起头就把江水、浪花、千古风流人物融成一体,隐含的急迫和焦虑之情扑面而来,篇中壮阔的景物既是写实更是作者内心汹涌情感的体现。联想到历史长河中的“风流人物”、“三国周郎”,字里行间流露出苏轼的无限向往与钦羡;对比自己有志报国却壮志难酬。篇末“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此句有对人生短暂的悲哀和无奈,而更多的是慨叹,是由周瑜联想到自己年华老大却壮志未酬的遭遇,感伤和悲愤油然而生。本词情感起伏跌宕,多姿多彩。先是作者面对时间长河的焦虑、急迫,到对历史人物的羡慕、神往,接着是对比历史人物而感到的不甘、悲慨,再至神游后的自嘲、无奈,最后是寄情山水、邀月同醉的放达。情感起伏变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