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药结合推按运经仪治疗胆道结石132例
中药结合推按运经仪治疗胆道结石132例关键词 胆道结石 中药 推按运经仪 耳穴贴压
胆道结石既是常见病,又是疑难病。本病临床上发病率高,手术治疗该病有一定的局限性,且复发率和再手术率高。笔者近年来采用中药内服合推按运经仪及耳穴贴压治疗胆道结石132例,疗效满意。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32例中,男性48例,女性84例;年龄最小9岁,最大86岁;病程最长16年,最短1周。胆囊结石16例,肝外胆管结石44例,肝内胆管结石28例,胆道术后残余、复发性结石42例,蛔虫阻塞胆管并感染2例。全部病例根据典型症状及体征作出诊断,或既往有典型的胆石发作及胆道手术史,并依据化验检查及经B超或X线胆系造影或CT摄片证实。无典型症状及病史者,则依据化验检查及两次以上B超或一次CT或X线胆系造影证实。根据胆道系统的解剖与生理、病理特点,按以下标准选择病例,直径0.8cm胆囊结石,直径0.8cm肝内胆管结石,直径1.2cm胆总管结石,术后残余或再生结石。
2 治疗方法
2.1 中药内服:采用自拟清石汤,药物组成:鸡内金30g,威灵仙、石韦叶各20g,红花、六神曲各10g,郁金15g,吴茱萸6g。加味:肝郁气滞加枳壳、香附、木香各10g;肝胆湿热加火硝、龙胆草各6g,胆南星10g;热毒壅盛加芒硝、黄连各6g,水牛角20g,赤芍10g;肝阴不足加枸杞子、川楝子、生晒参各10g;脾虚气弱加山药、黄芪各15g,炒党参10g。在推按运经仪治疗前1小时服第一煎药汁约200ml,下午复煎再服。半小时后口服硫酸镁20ml。
2.2 推按运经仪及耳穴操作方法:胆囊结石取左侧卧位45度角,臀部垫高15~20cm;胆总管结石坐位或半坐位,右肝内胆管结石左侧卧位,左肝内胆管结石右侧卧位。并根据B超导引及时调整体位。辨证选穴:肝俞、胆俞、脾俞、肩井、日月、期门、章门、胆囊底、足三里、阳陵泉、胆囊穴,每次选4~6个穴位,以极板程序疗法为主,手柄推按疗法交替应用。输出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每天1次,每次40分钟。同时耳穴王不留行子贴压:取肝、胰胆、三焦、脾、胃为主穴;配肾上腺、内分泌、交感、神门、大肠、小肠、耳迷根等穴。每次取穴4~5个,两耳交替。嘱晚餐后15分钟,根据治疗仪使用时的体位,按压耳穴20分钟,使局部微热、微痛感为度。
上述治疗20天为l疗程。3个疗程后做疗效评定。
3 治疗结果
132例中38例治愈(症状体征消失,B超检查或X线胆系造影证实结石排净),69例显效(症状体征减轻或消失,经B超检查或X线胆系造影证实结石明显减少),22例有效(症状体征减轻或消失,B超检查或X线胆系造影证实结石较前减少或变小),3例无效(症状体征无变化,B超检查或X线胆系造影治疗前后无变化)。总有效率为97.7%。
4 体会
从胆道结石的临床表现看,本病属中医胁痛、胆胀、痞满或黄疸等范畴,乃因肝郁气滞、饮食不节及中焦湿热或虫积等,影响肝的疏泄和胆腑的通降。根据祖国医学“六腑以通为用”、“不通则痛”的理论,以中药治疗里实者,泻而通之,胆热者清而通之,肝郁者疏而通之,气滞者利而通之。诸药配伍增加胆汁分泌,促进十二指肠蠕动,使奥狄氏括约肌松弛,从而达到消炎利胆排石的作用。推按运经仪是根据中医脏腑经络学说,结合中医独特的针灸、按摩手法,利用现代电子技术,将其产生的程控式脉冲波信号刺激人体相应的穴位,使俞穴电特性和人体生物电相吻合,产生按摩肝胆、排除淤积、促使胆囊收缩、胆管扩张、奥狄氏括约肌松弛开放的效应,达到恢复肝胆功能、利胆排石的治疗目的。肝与胆相表里,其脉皆上循于耳,而耳又是整体的缩影。现代医学研究,耳部的神经血管、淋巴分布丰富,而胆囊受来自内脏神经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支配,刺激迷走神经,可引起胆囊收缩。用耳穴贴压反应点,兴奋迷走神经,使肝细胞分泌胆汁增多,胆囊收缩排空力增强,加强奥狄氏括约肌和肝胆管的良性双向调节作用,均有利胆石排出。
收稿日期 2009-03-20
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