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诗词审美教育一种有效尝试
古诗词审美教育一种有效尝试【摘 要】本文研究对象为中学语文古诗词的语言教学,针对古诗词这门艺术性很强的文体,探索这种艺术语言与一般文体的书面语言质的差异在哪里,审美教育中如何切入。文章从三个方面和纯语言的角度入手,即交给学生三把钥匙,通过语言媒介,去品味诗词语言的意蕴,从而提高审美水平。
【关键词】古诗词 语言教学 三把钥匙 审美能力
“新课程精选了许多著名诗人词人的优秀诗篇。这些诗词语言简洁精炼,节奏音律优美,全是千古吟诵的名篇佳作。指导学生感悟诗词内容,感受诗词语言优美……才能极大提高学生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无庸讳言,古诗词成了语文教学的“重头戏”,语文教师义不容辞地担当起了语文审美教育中的核心角色。
近一年,我在立项课题的教改实验中,目标锁定在古诗词的语言教学上。因为诗词是语言的艺术,要教好它,显然比其他文体难得多。但我把它作为一亩三分的“承包地”,含辛茹苦,默默耕耘,努力探究其特殊性,找出其规律性,终于找到了三把钥匙,可以让学生赏心悦目地走进古诗词艺术的殿堂了。
钥匙之一:揣摩同义词选用的意图
一般文体,在具体语境中,面对词汇意义相同或有细微差异的一组近义词,只要选用一个能恰当表达作者所反映的思想内容的词就行了,但古诗词则不同,它除了思想内容的表达要恰当外,还要注意其格律——押韵、对仗、平仄等。如不合乎格律要求,就得更换词语。纵观古代很多名家写的古诗词,他们能写出许多不朽的佳品,能把内容和格律二者完美的结合起来,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掌握的同义词特别丰富,能在具体语境中找到一个恰到好处的词来表达。
比如,古诗词中写“舟船”:
(1)小雨夜复密,回风吹早秋。野凉侵闭户,江满带维舟。(杜甫《夜雨》)
(2)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杜牧《旅宿》)
(3)松根净扫弹琴石,柳下常维钓月槎。路狭不容车马到,只骑黄犊访烟霞。(元·叶颙颥《题幽居》)
(4)图书簑笠载轻舲,雨雨风风去不停。(明·王若之《江行》)
(5)买得吴江七尺舠,南来十日九停桡。(清·江沆《舟行阻滞聊城,见远山》)
(6)此地—为别,孤篷万里征。(李白《送友人》)
(7)长江—帆远,落日五湖春。(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
(8)横塘双桨去如飞,何处豪家强载归。(吴伟业《圆圆曲》)
以上(1)—(5)句中的“舟”“船”“槎”“舲”“舠”都是同义词,选用时作者特别考虑了押韵,它们分别与加“·”的词同一个韵脚。这韵律,饱了读者耳富,增强了作品的声音美。(6)—(8)句中的“篷”“帆”“桨”与“船”是同义词,在一般文体中不能用来代替船,但在古诗词中却可以,这增强了修辞效果,更能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
另外,诗人选用同义词的标准,还考虑了平仄和对仗。
(9)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木兰辞》
(10)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孟浩然《早寒有怀》)
(1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2)乡心新岁月,天畔独潸然。(刘长卿《新年作》)
(13)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苏轼《水调歌头》)
(14)溪叟相看私自语,底事区区,若要为官去?(苏轼《蝶恋花》)
很显然,(9)与(10)互为同义词,但“朔气”是仄仄,“北风”是仄平;(11)与(12)互为同义词,但“天涯”是平平,“天畔”是平仄;(13)(14)互为同义词,但“何事”是平仄,“底事”是仄仄。
在教学实践中,指出这些特殊性的规律,让学生认认真真去领悟古人写诗填词如何在选用同义词上下苦功夫这种精神,揣摩严密的格律不仅能增加作品形式上的优美,更能充分表达诗人的情思美。这的确是引导学生品味古诗词语言的一条有效途径。
钥匙之二:赏析词语反常搭配的精妙
一般文体,词与词的配合是约定俗成的,不能任意改变。如果把不能配合的词强拉在一起,读者是不能接受的。但古诗词这种特殊的艺术文体,作者可以运用想象创造性地使用词语,可以不受一般搭配的限制,在看似反常的搭配中,可以玩赏到其中的意味。
像杜甫在《月》一诗中的两句:
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
用“吐”来表明山与月的关系,而不用“出”或“现”,突破了一般搭配规律。唯有“吐”生动形象,赋予了人的情感,让人玩味不已。下句中水和楼的关系,用“明”,使动用法,突破了一般习惯。这表明了楼前一片池水,把接受的月光反射到楼上,使整个楼更加明亮了。如果换用“映”,虽然合乎常规,但既不合格律用“平”声字的要求,又很难达到如此“绘色”的效果。
再如杜甫在《返照》一诗中的两句:
返照入江翻石壁,归云拥树失山村。
上句说返照的阳光射到江面上,江水把阳光又反射到石壁上,把石壁照亮了,故“翻”有“反转”“反射”之意,而非“翻动”之意,它是反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