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产生的几丁质酶的特性.pdfVIP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产生的几丁质酶的特性.pdf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产生的几丁质酶的特性.pdf

第 29卷 第2期 华 侨 大 学 学 报 (自然 科 学 版 ) V0I.29 No.2 2008年 4月 Journal of Huaqiao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Apr.2008 文章编号: 1000—5013(2008)02—0245—05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产生的几丁质酶的特性 贺淹才,刘爱花,张荣奎,刘治江 (华侨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福建泉州 362021) 摘要: 从土壤中筛选出一株产几丁质酶的革兰氏阴性细菌,通过 16S rDNA法对酶活力最高的菌株c进行 鉴定,确定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maltophilia)菌株.通过单因素优化法和均匀设计法确定 S.maltophilia 产几丁质酶的最佳条件:在pH值为7.0的基础培养基中添加质量分数为1.0 的酵母膏、质量分数为0.5 的胶体几丁质,于180 r·min_。,30℃的摇床中培养60 h.对硫酸铵沉淀获得的粗酶进行酶学性质研究,结果 表明,该几丁质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O℃,最适反应pH值为7.2,在55℃以上的温度条件下容易失活.通过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确定 S.maltophilia几丁质酶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8×10 ;以筛选的S.malto— philia菌株的总DNA为模板,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出几丁质酶DNA测序;应用生物信息学手段 推导S.maltophilia几丁质酶为分泌型蛋白酶,预测其等电点 pI值为5.42,相对分子质量为6.8×10 (与实 验纯化的酶蛋白电泳结果一致).预测该酶氨基酸序列具有信号肽区(氨基酸残基 1~41)、Ⅲ型几丁质结合区 (残基47~92)、多囊肾病域(107~194)、类纤维连接蛋白Ⅲ型区(Fn3,201~278)和 18家族糖基水解域等 5 个结构功能区,5个区域被富含 Ala,Gly,Pro,Ser和Thr的短序列连接起来;在第400~500个氨基酸残基间 有一个螺旋结构. 关键词: 几丁质酶;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发酵培养;分子结构;生物信息学 中图分类号: Q 814.1;Q 939.96 文献标识码: A 几丁质酶(EC 3.2.1.14)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体中,其生理作用涉及到生物体的生长 发育、防御病原体,甚至人的疾病发生过程[1].它的纯品可应用于农业、医药业和轻工业_2 ].很多种细菌 都能够产生胞外分泌型的几丁质酶[7],但是不同细菌来源的几丁质酶有不同的分子结构和不同的作用 机理.有一种c3菌株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maltophilia),它不仅能够分泌几丁质酶,同时还分泌产 生蛋白酶(EC 3.4.21—24), 1,3-葡聚糖酶(EC 3.2.1.58)和脂肪酶(EC 3.1.1.3)_8J.嗜麦芽窄食单胞 菌产生的几丁质酶,以及其他细菌产生的几丁质酶的特性研究比较少.本文报道运用实验方法和生物信 息学方法,研究一株从土壤中筛选得到的,能够产生几丁质酶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探讨其产酶条件及 该菌产生的几丁质酶的有关特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株筛选和培养 土壤样本采自福建泉州市郊几丁质工厂的排污沟附近土壤中,样品经60目筛过筛.将土壤样本稀 释涂布在平板中,挑取可以产生透明圈的菌落,再一次通过稀释涂布的方法,将其接种于纯几丁质平板 和细菌几丁质平板上,于30℃下培养72 h,获得纯菌落平板.从第2次筛选的纯菌落平板上,选取水解 圈直径与菌落直径比最大的菌株,接种于50 mL的种子培养基(LB培养基).培养12 h后,接种于100 mL的细菌几丁质发酵培养基中,于30℃扩大培养. 1.2 培养基 ‘ (1)筛选基培养基(质量分数).可溶性淀粉2.0 ,KNO。0.1 ,NaC1 0.05 ,KzHPO 0.05 , MgSO ·H。O 0.05 ,FeSO 0.001 ,胶体几丁质0.5 ,琼脂2.0 ,pH::=7.2~7.4.(2)发酵液体 收稿日期: 2007—07—27 作者简介: 贺淹才(1949一),男,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研究.E-mail..yche@hqu.edu.cn 基金项目: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