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陶瓷造物中看科学技术与古代工艺美术的关系.docVIP

从陶瓷造物中看科学技术与古代工艺美术的关系.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陶瓷造物中看科学技术与古代工艺美术的关系.doc

从陶瓷造物中看科学技术与古代工艺美术的关系   摘要:《韩非子》中有郑人买椟还珠的故事,盛珠之匣“为木兰之椟,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从侧面反映出工艺之精竟喧宾夺了主,技术使新工艺代替旧工艺,使新知识代替旧观念,从而延续并丰富着人类的造物活动。   关键词:陶瓷;科学技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4-0065-01      当童年的人类睁开惊奇的眼睛面对世界的时候,审美感与实践并没有同时发生。制造的快感和使用的美感逐渐在造物的改进中才演化成中华民族所特有的审美心理。这一过程中不得不承认,技术进步这一因素功不可没的历史功绩。   我想试着从某一种先民的创举――陶瓷,来说明科学与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之间的辨证关系。   制陶是人类依靠自身力量,使物质形态的表层到微观结构发生质变的第一次技术革命.寻找能储食汲水的器物观念在“水土既济而土合”的技术出现后才有了可能。陶的出现不是偶然,先民们积累了纺织、木器、石器、编织技术的经验后,使各种主观条件都具备,经火的洗礼后应运而生。可以说陶是人类发展到一定的需求必须借助技能才能得以实现的产物。   进化论派人类学家皮特.里弗斯在《文化的进化》一书中根据他收集整理的工业时代之前的人造物品,描述了一种整合智力成就的造物更迭理论:“世世代代的人们不经预先思考或设计,就选择了最适合某种特任务的物品,这样他们就能得心应手地将它们派上特定的用场,他们无意识的促进了技术进步,结果导致人造物的变化沿着一条渐变的轨迹展开。”①   一、科学技术推动着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发展   从埏埴之器的陶到釉火变奏的瓷,从不透明到耐磨抗腐蚀,从单纯的功能物陶到象征中国文化精神和审美理想的瓷,科学技术的改良创造出了奇迹。从烧造技术看,温度提高,结构改进,直焰窑、倒焰窑、龙窑、馒头窑、阶梯窑、蛋型陶、1300度后成就了瓷的诞生。   从成型技术看,“抟植”捏塑,泥条盘筑、模制、轮制,使圆形器型占绝对主导地位形式。从装饰技术看,刻镂、堆贴、模印、釉彩、化妆土、彩绘,彼此配合,繁荣了器物之美。   东汉瓷,更加纤细润泽,胎质洁白纯净,到北魏形成了“南青北白”的格局,这时彩绘瓷、影青、青花、釉里红、五彩、粉彩竞相争奇斗艳至宋瓷达到登峰造极境地。   宋代科技水平在当时属于世界领先,四大发明均完成在这个时代,采煤业的发达和煤的广泛使用为陶瓷生产提供了优质燃料,制瓷业的技术引出了工艺美术品的差异与个性。   二、工艺美术的实用需求呼唤科学技术的进一步改良   王征在《远西奇图说》指出:“民生日用饮食宫室,种种利益,为人世所急需这物,无一不为诸器所致。如耕田求食,必用代耕等器,如水干田,干水田,必用恒?N、龙尾、辘辘等器。……如做宫室,所需金石土木诸物,必用起重,引重等器。”   这些生活之需开启了先民们卓越的智慧和无限的创造力。《考工记》将百工称为“巧者”。“工巧”是在造物过程中,运用工艺对已选择的材料进行加工处理,满足人们更深层的需求。龙山文化陶鬲有了袋足,是为了扩大与火接触的面积,便于传热的同时,使器物更稳定,且颈部拉长了造型,有利于注酒。尖底瓶的造型设计,是为了插入松软的土中,防止倾斜水外渗。这些充分体现了实用与审美的统一。   三、工艺美术的审美需求引导造物方向,刺激新技术的出现   每个时代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审美趣味,从陶瓷的发展史可以窥见秦汉人的豪放,隋唐人的雄壮,宋人的含蓄,元人的粗犷,明清人的热烈,鲜明的审美个性需求,出现了与之相适应的造型和装饰技法。   田自秉曾概括了宋代工艺的美学风格,宋代的工艺美术具有典雅平易的艺术风格,不论陶瓷、漆器、金工、家具等,都以朴质的造型取胜,很少有繁缛的装饰,使人感到一种清淡的美,和唐人相比,正好形成两种不同的特色。   宋文人的深沉和内敛凸显在瓷器的烧造技术上,汝窑的天青葱绿、官窑淡青雅洁,哥窑粉青开片,钧窑的乳光红焰,总体的典雅风格都是对宋文人艺术追求的诠释。   20世纪90年代,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基于对科学与技术的深入思考,提出了一个形象化的比喻,“艺术和科学事实上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它们源于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都追求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的意义。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始终提倡“技以载道,道器并举”的思想,即把形而下的制造与形而上的理论结合起来。可以说,要看工艺美术向前跨出了多少步,就去看科学技术进步的程度。两者辨证的关系使灿烂的中国工艺美术得以彪炳史册、辉映千古。      注释:   ①皮特.里弗斯.文化的进化[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20-22. 4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