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物我交融哲学观谈古诗英译原则.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物我交融哲学观谈古诗英译原则.doc

从物我交融哲学观谈古诗英译原则   摘 要: 中国诗歌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特别是哲学思维有着深刻的渊源。中国传统哲学范畴能够被用来考察诗歌的成文之道,自然也可以用来指导译诗之理。本文拟从我国古诗英译中经常出现的物我剥离这一症状出发,用我国物我交融的哲学思维来指导古诗英译,并通过翻译实践论证在我国传统哲学指导下,更有利于转存原诗的意境。   关键词: 物我交融 哲学 古诗英译      曾几何时,我国翻译理论界出现了言必称西方的趋势,大有脱离西方翻译理论的指导,则我国翻译实践就无法发展之势。导致众多译者对于中国古代哲学、思维方式、美学、语言学和文学理论对汉英翻译的重要指导作用,以及中西方在以上方面存在的巨大差异视而不见,使译作在语言特色、写作风格、美学意境乃至文化内涵等多方面出现缺失。这一现象集中体现在我国古诗的英译中,则主要表现为物我剥离这一症候。因此,本文拟从我国古诗英译中经常出现的物我剥离这一症状出发,用我国物我交融的哲学思维来指导古诗英译,并通过翻译实践论证在我国传统哲学指导下,更有利于转存原诗的意境。   物我交融的哲学观自古有之。《庄子?齐物论》篇尾庄周梦蝶形象地阐述了中国老庄哲学所崇尚的物我两忘、人与物化的境界[1]P92。中国古诗在看似松散的意象之下蕴含着深刻的内涵,这就是物我交融、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可见,我国古诗与我国传统思维方式,特别是与我国传统哲学思维有着深刻的渊源及内在联系。中国传统哲学范畴能够被用来考察诗歌的成文之道,自然也可以用来指导译诗之理。相比较之下,西方意象则表现为物我割裂,通常把主体意象(情)与客体意象(景)割裂开来。西方美学是“以主客相分、心物相胜的西方知识基础之上的审美直觉观”[2]P136。因此,我国古诗英译时,须要特别注意中西方存在的思维观念差异,而不能盲目以西方哲学观、审美观为指导,导致译诗中对原诗物我交融意境的丧失。   首先,以晋代诗人陶渊明的《饮酒》诗为例,看看如何通过物我交融哲学观指导,较好地转存原诗意境。   原文: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许渊冲译文:Drinking Wine   Among the haunts of men I built my not.   There’s noise of wheels and hoots,but I hear not.   How can it leave upon my mind no trace?   Secluded heart creates secluded place.   I pick chrysanthemums at will,   And leisurely I see the southern hill,   Where mountain air is fresh both day and night,   And where I find home-going birds in flight.   What is the revelation at this view?   Words fail me e’en if I try to tell you.[3]P39   《饮酒》诗中,描写了陶渊明辞官归田融入大自然之后返璞归真、悠然自得的心境,表达了他对自然本真的向往。在原诗中,诗人拒绝作为主体与自然物象之间单向指义,而是主张两者之间相互注解、交融的审美维度,在许老的译作中主体却被从物象中抽离了出来,造成物我分化和隔离。   如“悠然见南山”这一句中的“见”,许老仅把它译为字面意思上的“见”,即诗人之“见”,然而实际上,它既包含诗人之“见”,又包含南山“自见(现)”之意。原诗中如此好地体现物我相观的审美指向的一句诗,在译时却以“I see”译之,落入了英语“物我分离”哲学观念中,张扬了“主体”贬抑了“物象”,打破了两者间的平等关系。   另外,由于英语中必须具备主语的语法限制,许老译诗中总共出现了6个“I”,使主体与物象之间出现了分化,破坏了原诗中物我两忘、物我同化的诗歌旨趣。天地万物都固定在以“我”观“自然”的单一主客关系上,从而损害了“物我合一”“主客交融”和“人与物化”的境界[4]P138。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许老的译作在原诗蕴含的“物我交融”的意境上转存得不够理想。因此,笔者尝试在物我交融的哲学原则规约下做了以下改译:   笔者改译:Drinking Wine   With a hut built in the noisy world,   The noise of wheels is never hea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