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必备]高考一轮复习考点跟踪训练题(含16年高考模拟题及解析)(人教版必修三)(二十四)先秦儒家思想的形成及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Word版含解析.docVIP

{高考必备]高考一轮复习考点跟踪训练题(含16年高考模拟题及解析)(人教版必修三)(二十四)先秦儒家思想的形成及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Word版含解析.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必备]高考一轮复习考点跟踪训练题(含16年高考模拟题及解析)(人教版必修三)(二十四)先秦儒家思想的形成及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Word版含解析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四) 先秦儒家思想的形成及汉代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战国时期,儒家学说和墨家学说在民间广为流行,形成了“非儒即墨”的局面。但是,主要诸侯国的统治者却纷纷采用法家学说,兴起了变法运动。官方采取与民间不同的态度,是基于(  ) A.巩固统治阶级统治的需要 B.实现统一全国目标的需要 C.应对政治军事形势的需要 D.建立和谐社会目标的需要 解析:选C 结合战国时期封建经济兴起,诸侯争霸的政治军事形势,可知法家的加强君主权力、变法革新、实现统一等主张更适合当时的时代要求,符合战国时代统治阶级的需要。 2.中国古代的社会结构中存在着君臣、君民两个基本关系。(孟子)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 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这反映出(  ) A.孟子立论的基础是儒家的道德体系 B.在君臣关系上孟子与孔子的观点截然不同 C.在君民关系上孟子秉承了孔子“礼”的学说 D.孟子用“民本主义”思想阐释君臣关系 解析:选A 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实行“仁政”,据材料“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以父母论君民关系,故A项正确;作为儒家学派的两位重要代表人物,孟子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且材料阐释了君民关系,而非“君臣关系”,故B项错误;孔子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主张“克己复礼”,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孟子主张实行“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故C项错误;材料阐释了君民关系,而非“君臣关系”,故D项错误。 3.有学者在研究古代思想史时发现,他的思想用于学术,可发展为思辨哲学;用于军事可以发展为战略方针;用于政治,可以发展为斗争策略;用于生活,可以发展为生存智慧。就连同一种副产品,也可能有不同结果。比如“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就可能是斗争策略,也可能是自我安慰。材料中的“他”是(  ) A.孔子        B.韩非子 C.老子 D.墨子 解析:选C 依据材料“用于学术,可发展为思辨哲学;用于军事可以发展为战略方针;用于政治,可以发展为斗争策略;用于生活,可以发展为生存智慧”信息可知,这是老子的辩证法思想,即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C项符合题意。 4.(2016·宝鸡检测)“明君制民之产(保证农民拥有一定的耕地),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材料体现了(  ) A.孔子“仁”的主张 B.孟子“仁政”思想 C.墨子“兼爱”思想 D.老子“无为”思想 解析:选B 材料重点讲了君主要好好对待老百姓,从而让人民过得更好,国家安定太平,这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故B项正确;其他思想家主张与材料不符,故A、C、D三项错误。 5.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子说:“礼义生而制法度。法者,治之端也。隆礼至法则国有常。君者,国之隆也。父者,家之隆也。隆一而治,二而乱。”以上言论表明荀子(  ) A.全面解释传统儒家礼治思想 B.继承发展传统儒家礼治思想 C.已经形成君主专制的思想 D.背离传统儒家礼治思想 解析:选B 传统儒家注重礼治思想,材料中明显是对传统儒学思想进行了改造,故A项错误;材料中“隆礼至法则国有常”的信息说明荀子强调“礼法并用”,继承了传统儒家中“礼”思想,故B项正确;君主专制的思想属于法家思想,材料中没有体现该信息,故C项错误;荀子思想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继承和发展,不是背离,故D项错误。 6.(2016·河北百校联盟联考)某思想家指出:“威势独在于主,则群臣畏惧;威势分于臣,则令不行……故明主之治天下也,法政独出于主,而不从臣出。”春秋战国时期实践这一思想最成功的地区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选C 据“威势独在于主,则群臣畏惧;威势分于臣,则令不行”和“法政独出于主,而不从臣出”可知为法家思想,①属燕国,故A项错误;②属齐国,故B项错误;③属秦国,故C项正确;④属楚国,故D项错误。 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这个“胜利”指的是(  ) A.法家思想是新儒学的核心 B.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吸收 C.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了先秦的“民本”特色 D.“独尊儒术”体现了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 解析:选D 法家思想是新儒学的核心表述错误,故A项错误;法家学说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