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必备]高考一轮复习考点跟踪训练题(含16年高考模拟题及解析)(人教版必修三)(二十五)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Word版含解析.docVIP

{高考必备]高考一轮复习考点跟踪训练题(含16年高考模拟题及解析)(人教版必修三)(二十五)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Word版含解析.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必备]高考一轮复习考点跟踪训练题(含16年高考模拟题及解析)(人教版必修三)(二十五)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Word版含解析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五)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 儒家思想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6·惠州一模)成书于唐代的道教经典《玉清经》中说:“元始天尊讲十戒,第一戒不违戾父母师长,第二戒不杀生,第三戒不叛逆君王,谋害国家……”这反映了(  ) 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道教地位上升 C.道教深受理学影响 D.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解析:选A 唐代的道教经典中提出“不杀生”,受佛教思想的影响,“不违戾父母师长”“不叛逆君王,谋害国家”,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体现出儒、道、佛融合的趋势,故A项正确。 2.中国古代某位哲学家认为“人皆具有心,心皆具是理”“书非贵口诵,学必到心斋”,下列诗词与此观点相通的是(  ) A.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B.肯信良知原不昧,从他外物岂能撄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D.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解析:选B 根据题干中“人皆具有心,心皆具是理”可知其思想为陆王心学,“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不能体现心学思想,故A项错误;“肯信良知原不昧,从他外物岂能撄”是致良知的思想观点,符合陆王心学,故B项正确;C、D两项都不能体现心学观点,故C、D两项错误。 3.“忠君爱国”在北宋末年成为士大夫的最高道德标准。佛教也提出与儒家伦理道德相协调,“佛法据王法以立”,佛教僧人也应提倡忠君爱国,所以有的寺院称为“护国寺”,有的称“报国寺”。上述历史现象反映了(  ) A.儒学与佛教互动融合 B.士大夫的崇佛心理普遍 C.佛教融汇儒学伦理 D.儒学开始吸收佛道思想 解析:选C 题干中并未提到儒学思想融合佛教思想的相关信息,故A项错误;题干中也未提到士大夫的崇佛行为,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中“佛教也提出与儒家伦理道德相协调”的信息,可知佛教开始融合儒家思想,故C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道家思想,故D项错误。 4.朱熹指出:“如今为此学而不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乃兀然存心于一草一木、一器用之间,此是何学问?如此而望有所得,是炒沙而欲成其饭也。”他强调“格物致知”以(  ) 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 B.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 D.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 解析:选B 依据材料内容可知做学问要穷天理,明人伦,故A项错误,B项正确;题干材料明人伦,穷天理,不是研究自然规律,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做学问要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而不是研究社会问题,故D项错误。 5.北宋理学创始人周敦颐在《爱莲说》中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反映出理学一开始就追求(  ) A.欣赏自然、移情易性 B.存天理、灭人欲 C.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D.自我完善、君子气节 解析:选D 由材料内容可知,理学从开始就追求气节,材料借用莲来说明其气节,欣赏自然、移情易性仅仅是最表象的内容,故A项错误;材料与“存天理,灭人欲”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并不在于突出人和自然的关系,故C项错误;理学从开始就追求自我完善和君子气节,材料是借物抒情,故D项正确。 6.宋人杨简任富阳主簿,断了一扬卖扇子的官司。事办完后问陆九渊:“何为本心?”陆说:“适闻断扇讼,是者知其为是,非者知其为非,此即本心。”杨说:“此如斯耶?”陆大声说:“更何有也!”杨顿悟。据材料陆九渊认为(  ) A.实践是获取真相的重要手段 B.天理人论存于人们的本心之中 C.读书明理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D.万物各有其理而万理终归为一 解析:选B 有关“实践”的观点是顾炎武的观点,故A项错误;天理人伦存于人的本心之中,符合陆九渊的心学思想,故B项正确;陆九渊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明理,读书明理体现的是向外探求,故C项错误;陆九渊认为心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故D项错误。 7.(2016·太原模拟)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这说明李贽(  ) 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   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 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解析:选C 从题干中材料看,儒学一直为少数士大夫垄断,而李贽则认为普通百姓占据了人口的大多数,一种思想学说要为大多数人服务,被大多数人所拥有,这既是对儒学被少数人垄断的批判,也是对儒学的发扬光大。 8.李贽在《焚书》中讽刺道学家:“种种日用,皆为自己身家计虑,无一厘为人谋者,及乎开口谈学,便说尔为自己,我为他人,尔为自私,我欲利他……翻思此等,反不如市井小夫,身履是事,口便说是事……凿凿有味,真有德之言。”这反映了李贽(  ) A.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