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必备]高考一轮复习考点跟踪训练题(含16年高考模拟题及解析)(人教版必修三)(三十一)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Word版含解析.docVIP

{高考必备]高考一轮复习考点跟踪训练题(含16年高考模拟题及解析)(人教版必修三)(三十一)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Word版含解析.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必备]高考一轮复习考点跟踪训练题(含16年高考模拟题及解析)(人教版必修三)(三十一)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Word版含解析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一)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下图是新中国科技发展成果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①时期:中近程导弹成功、第一颗氢弹爆炸 B.③时期: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秦山核电站建成 C.④时期:“东方红一号”发射、籼型杂交水稻问世 D.⑤时期:人工结晶牛胰岛素合成、超级计算机诞生 解析:选C 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在1967年,故A项错误;秦山核电站是1991年投入使用,故B项错误;“东方红一号”是1970年发射成功,籼型杂交水稻问世于1973年,故C项正确;人工结晶牛胰岛素合成出现于1965年,故D项错误。 2.1960年中科院召开学部大会,选出学部委员35人,既有周培源、苏步青这样的著名科学家,也有天津人民公社姜德玉、湖北工业劳模马学礼这样的工农大众。大会共宣布学部论文和报告69项,其中劳动模范有13项。这一现象(  ) A.反映了新中国科技突飞猛进的发展 B.体现了“科技为广大群众所共有”的观念 C.表明了工农大众科学素养的普遍提高 D.证明了工农大众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 解析:选B 材料无法体现科技突飞猛进,故A项错误;通过“中科院学部委员既有科学家也有工农大众”“69 项学部论文和报告中劳动模范占据了 13项”信息可知,体现了“科技为广大群众所共有”的观念,故B项正确;材料只是提及少数劳动模范,故C项错误;“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材料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3.新中国成立后,科技事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三年后,1967年第一颗氢弹成功爆炸;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究其原因是(  ) A.科教兴国战略的推动   B.苏联长期的技术支持 C.主观努力拼搏的结果 D.雄厚物质基础的保障 解析:选C 科技兴国战略是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故A项错误;1959年中苏关系恶化,撤走了大量在华专家,故B项错误;1964年至1970年,中国与美苏两国交恶,积极研发国防科技,体现了主观努力拼搏的结果,故C项正确;1964年,处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时期,1967和1970年,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故D项错误。 4.美国普都大学名誉教授 汤·巴来伯格评价中国某科学家:“他增产的粮食实质上使人口增长率下降了。他在农业科学上的成就击败了饥饿的威胁,……他把西方国家抛到了后面。”这段话反映了(  ) A.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现代化取得跨越式发展 B.中国粮食产量提高,解决了世界范围内的食物短缺问题 C.袁隆平在农业领域为世界作出重大贡献 D.西方国家的粮食生产逐渐落后于中国 解析:选C 材料是对中国科学家的评价,故A项错误;中国粮食产量提高并没有解决世界范围内的食物短缺问题,故B项错误;1973年,袁隆平研制了杂交水稻,使中国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有助于解决世界饥荒问题,故C项正确;西方国家的粮食生产情况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5.陆定一于1956年5月发表的讲话中提到:“自然科学包括医学在内是没有阶级性的,它们有自己的发展规律。……在一种医学学说上,生物学或其他自然科学的学说上,贴上什么‘封建’‘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无产阶级’‘资产阶级’之类的阶级标签……就是错误的。”对该材料的理解准确而全面的是(  ) ①应该区分政治观点问题与学术技术问题 ②提倡科学研究中独立思考和批评的自由 ③“双百”方针出台于三大改造完成之际 ④“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加速科技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选A 据“在一种医学学说上,生物学或其他自然科学的学说上,贴上……阶级标签……就是错误的”可知应该区分政治观点问题与学术技术问题,故①正确;据“自然科学包括医学在内是没有阶级性的,它们有自己的发展规律”可知提倡科学研究中独立思考和批评的自由,故②正确;1956年4月,毛泽东提出“双百”方针,故③错误;“百花齐放、推陈出新”主要涉及艺术方面,故④错误,A项符合题意。 6.丁聪、方成、华君武等老一代漫画家于1956年集体创作《万象更新图》,有一首长达四页的“万象更新”解说诗,题目为《作家们掀起一个创作的高潮!》,在画面中有名有姓的作家就有一百多人,如:茅盾、老舍、周扬、巴金、冰心、赵树理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作家杨沫创作长篇小说《青春之歌》与《万象更新图》创作时代背景不同 B.现代京剧《红灯记》《沙家浜》等样板戏与《万象更新图》创作背景相同 C.反映了文艺工作者投身于火热生活贯彻“双百”方针 D.在“双百”方针鼓舞下所体现的这种蓬勃发展势头得到长期延续 解析:选C 据题目信息“1956年”“作家们掀起一个创作的高潮”可推断与“双百”方针有关,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