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化抑制因子—1与头颈部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docVIP

分化抑制因子—1与头颈部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分化抑制因子—1与头颈部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摘要】 近年研究表明,Id-1在人类多种头颈部恶性肿瘤诸如口腔鳞癌、鼻咽癌、喉癌、涎腺肿瘤等中过表达并通过多条信号通路推进细胞周期的演进,促进肿瘤细胞增殖、迁移、浸润,抑制细胞分化和诱导血管的发生,与肿瘤的预后密切相关,而且有望成为肿瘤治疗中的新靶点。   【关键词】 分化抑制因子-1; 肿瘤; 侵袭; 转移   分化抑制因子(Inhibitor of Differentiation Protein, Id-1),又称DNA结合抑制因子(DNA-Binding Protein Inhibitor),因其在细胞周期调控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而备受关注。大量研究结果证明,Id在人体肿瘤标本及体外培养的肿瘤细胞中均呈现高表达的趋势[1-2]。近年研究揭示,其与多种肿瘤的生物学特性有着密切联系,已成为众多研究的重点[3-6]。   1 Id的结构与功能   Id蛋白家族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细胞中,由位于不同染色体上的4种Id基因所编码,即20p1、2p25、1p36和6p22~21[7]。Id蛋白属于HLH家族成员之一,HLH转录因子结构包括两个保守较高的由15~20个氨基酸组成的α螺旋,中间以不同长度和序列的保守性较差的袢环(loop)区段相分割。大部分HLH蛋白有一个与HLH基序相邻的强碱性区域,能与DNA的E盒或相关N盒结合,含有此区的HLH成为碱性HLH(bHLH)蛋白,其参与细胞命运和细胞分化过程的基因调控[8-9]。Id-1与靶基因特异DNA调控区结合,调控基因表达,对细胞分化起负性调节作用,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血管生成有密切关系,因此具有癌基因的某些特性,具有癌基因的某些特性[10]。Id蛋白具有与bHLH相同的形成二聚体的能力,但本身缺乏DNA结合所必需的碱性氨基酸序列,主要与bHLH形成Id-bHLH异二聚体,抑制bHLH与DNA及其他组织特异性bHLH转录因子结合,对bHLH转录因子活性起负调节作用,从而抑制细胞的分化,促进细胞增殖。此外,Id蛋白也能与非HLH蛋白,如Rb、Ets结构域转录因子、同源盒家族转录因子Pax、小鼠Id相关蛋白 (MIDAq)等相互作用表现其生物学活性。   2 Id-1与口腔鳞癌   以往研究结果显示,Id-1在许多上皮来源的肿瘤组织如前列腺癌、食管和口腔的鳞状上皮癌等均呈高表达,推测Id-1可能参与了这类上皮源性肿瘤的发生[11]。Nishimine等[12]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83例口腔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SCC)患者及8例正常人的牙龈上皮组织中的Id-1~3的表达进行比较发现,在OSCC细胞中,Id-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27.7%,而在正常牙龈中Id蛋白呈极弱阳性或阴性表达。Langlands等[13]的实验亦证实此结论,他们发现几乎所有的OSCC细胞中Id-1均呈强阳性表达。Dong等[14]人于2004至2008年间通过对128例临床OSCC患者和60例非肿瘤性口腔黏膜标本运用免疫组化等方法进行研究后发现,在非肿瘤性口腔黏膜组织中,Id1呈现弱表达或阴性表达,而在128列OSCC患者中,Id-1呈现不规则表达,阴性表达、弱阳性表达、阳性表达和强阳性表的比例分别为16.4%(21例)、18.8%(24例)、50.0%(64例)和14.8%(19例)。此外,他们还发现,Id-1的高表达和OSCC的临床不良预后有关[15]。Id1的表达与肿瘤的直径、淋巴结的转移、肿瘤的复发率均呈正相关,在肿瘤的第Ⅲ、Ⅳ期的Id1表达量也明显高于第1、2期。究其机制,根据近年的研究[16-17],可能为Id1经TNF-α诱导后,灭活Bax以及caspase3途径而活化bcl-2途径,上调核转录因子-?b(nuclear factor-kappa b, NF-?b)的功能活性和抗凋亡效应因子bcl-xL和ICAM-1从而促进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   3 Id-1与鼻咽癌   近年来关于Id-1蛋白与鼻咽癌(Nasopharyngeal neoplasms)的研究鲜见。Wang等[18]探究发现,将Id-1cDNA全长的基因经逆转录病毒转染鼻咽癌CNE1细胞株后,不依赖血清的NPC细胞增殖能力加强,生长速度加快,处于S期的细胞比例显著增多。此外,Cheung等[19]通过对鼻咽癌CNE1细胞株的研究发现,Id-1能够通过磷酸化Raf-1和MEK1/2激酶而抑制Bax的表达,并促进Bcl1-2活性表达增强,最终达到抑制化疗药物紫杉醇诱导的癌细胞凋亡的效果。与此同时,Li等[20]在研究鼻咽癌NP69细胞株中EB病毒潜伏性膜蛋白(LMP1)调节Id-1蛋白表达的通路时发现,LMP1

文档评论(0)

jingpinwed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