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在手术台旁的麻醉专家.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倒在手术台旁的麻醉专家   2013年11月16日的西安,阳光灿烂。旅居澳大利亚的张羽一家3口回到故乡,一下飞机就兴冲冲地赶往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专程看望救命恩人。一年前的深夜,高龄待产的张羽急需剖腹产,但麻醉风险极大。命悬一线时,是麻醉科副主任陈绍洋精心为她实施麻醉,全程监护,保证了手术成功,孩子平安降生。现在,孩子1周岁了,聪明健康,活泼可爱。张羽急切地想让恩人分享全家人的幸福。   “我找陈主任!”张羽满心欢喜地来到麻醉科。接待她的陈敏教授却沉默不语,好一会才轻轻地说:“陈主任他,3个月前就去世了……”   医术精湛: 7万余例复杂麻醉手术零事故   从护士到教授,从技师到医师,从名不见经传到享誉国内,荣获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内的7个重大奖项,探索总结的23项新技术新业务运用于临床。陈绍洋,被誉为军中名医、麻醉大师。   2004年7月,一位90岁高龄、身经百战立下赫赫战功的老红军,突发急性重症化脓性胆管炎,心肺功能衰竭,生命垂危。很多医院因不能保证麻醉安全有效维持围术期的生命体征,而无法为他手术治疗。   怀着一丝希望,老伴儿和儿女们陪着老红军来到西京医院,数名资深专家多次会诊,顾虑最多的同样是麻醉安全。   术前,陈绍洋到病房详细了解病情,连续几天观察老红军的心率、脉搏、血压、呼吸等变化,对心肺功能进行动态评估,在建议临床医生通过药物干预改善重要脏器功能的基础上,陈绍洋数次修正麻醉方案。手术中,他的眼睛始终紧盯监护仪,根据生命体征变化随时调整用药,确保手术顺利进行。气管导管顺利拔出后,陈绍洋一边监测血氧饱和度,加压面罩给氧,一边握着老红军的手轻轻呼唤。终于,老红军按预期的时间苏醒了。   “这次成功麻醉,堪称麻醉界挽救危重高龄患者的经典案例!”世界麻醉医师联合会亚澳区副主席、西京医院院长熊利泽这样评价。   2010年5月,一位患有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伴有重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的重症患者送来医院。外科教授建议尽快手术,呼吸内科教授却认为患者病情危重,无法承受手术风险。讨论陷入僵局。   陈绍洋冷静判断,提出核心问题:“这个病人假如不做手术,再给一些时间,呼吸功能能否得到改善?”得到否定的回答后,陈绍洋继续追问:“如果不进行手术,从内科角度看,还有没有其他的治疗方法?”又得到否定的回答。于是陈绍洋果断提出:“再拖下去,病人的状况只能是越来越糟,既然手术是最好的办法,为了病人的生命,我们应当试一试!”   在陈绍洋的坚持下,决定尽快手术。大家都知道,这台手术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麻醉。陈绍洋这样做,意味着把巨大的风险留给了自己。最终,在陈绍洋和同事的共同努力下,手术获得成功,一周后病人就康复出院了。   一次次惊心动魄,一回回艰难攻关。从医30年,陈绍洋先后承担世界第二例、全国首例换脸术,世界首例异位辅助性活体肝移植,全国首例心肝肾同期联合移植等30多项重大手术麻醉任务。在多脏器移植、颅脑手术等麻醉管理中,他炼就炉火纯青的医术,完成的7万余例复杂手术麻醉,无一例麻醉意外,无一例医疗纠纷,创造了全国麻醉界记录!   医德高尚:在他心中病人永远是第一位的   张伟的老家在偏远贫穷的山村,他和妻子到西安打工,有一天不慎从7米多高的施工架上坠落,4根钢筋插入他的身体。陈绍洋疾步走进抢救室。发现张伟呼吸困难,需要紧急气管插管,但病人的体位又不利于操作。陈绍洋让医护人员扶着张伟,自己双腿跪在冰凉的地板上,俯下身、探着头,小心操作,直到张伟呼吸平稳了,他才站了起来。汗水湿透前襟后背,来不及喘口气就又护送张伟奔向手术室……   术后,他天天去看望张伟,问问病情,拉拉家常。见张伟体质虚弱,就送去两箱鸡蛋。   2005年1月,陈绍洋和爱人罗兰一起到厦门疗养,这是他们结婚近20年的第一次旅行。不料,第3天就接到患者家属田凤莲的电话,说她的老伴郝大爷年过七旬,被诊断为结肠癌,合并高血压、冠心病、肝硬化,手术麻醉风险高,十分希望陈绍洋亲自麻醉。陈绍洋沉思片刻,就坚定地说:“放心吧!我明天就回去!”   手术很成功,郝大爷得救了。而让大爷念念不忘的,还有陈绍洋的“第二次救命”。2006年5月的一天,郝大爷突然小便失禁,田大妈第一时间想到陈绍洋,打电话咨询。陈绍洋凭着多年的经验和对郝大爷病史的了解,敏锐地意识到极有可能是肝昏迷,让田大妈赶快送郝大爷来医院。情况不出陈绍洋所料。医院立即进行了抢救,老人再次转危为安。   陈绍洋工作起来永远是精神抖擞,风风火火。他常常一路小跑,穿梭在医院各个手术室,精力充沛地救治病人。但同事们都知道,陈绍洋其实很累,一旦停歇下来,就满脸倦容。有一次,学校政委戴旭光看到陈绍洋很疲倦,就劝他说:“也要注意自己的身体。身体棒棒的,才能够救治更多的病人啊!”陈绍洋笑笑说:“趁着还年

文档评论(0)

jingpinwed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