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风后肩痛的经筋辨证 关键词:中风;肩痛;经筋理论;经筋辨证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3.11.041 中图分类号:R277.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3)11-0093-02 偏瘫肩痛是脑卒中常见的合并症,发病率为16%~84%[1]。中风后肩痛的常见病因有肩关节半脱位、肌痉挛和关节囊挛缩、误用综合征、肩手综合征[2]。多种病因常相继或相伴出现,很难用单一方法治愈。笔者根据经筋理论,将中风后肩痛归纳为太阴经筋证、厥阴经筋证、少阴经筋证、太阳经筋证、阳明经筋证、少阳经筋证,从发病机制、症状表现、常见筋结点、治疗方法等方面阐述各经筋证特点,探讨中风后肩痛的经筋辨证论治规律。 1 病因病机 经筋起于四末,终于头身,有结有聚,结于关节,其功能是束骨利关节。中风后肩痛的病位在经筋。《灵枢·经筋》云:“经筋之病,寒则反折筋急,热则弛纵不收。”说明肌力和肌张力的异常是经筋病的重要病机,这正符合中风后上肢屈肌痉挛、伸肌力弱的特点。 经筋病的病机在于筋急与筋缓,其病灶点在“筋结”。“结”为经筋汇聚于关节之处,是“束骨而利关节”的作用力点,病理状态下则成为损伤点和痛点。按照经筋理论,确定筋结病灶的方法是“以痛为输”。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云:“言筋,但以筋之所痛之处,即为孔穴,不必要依诸输也。以筋为阴阳气之所资,中无有空,不得通于阴阳之气上下往来,然邪入腠袭筋为病,不能移输,遂以病居痛处为输,故曰筋者无阴无阳无左无右以候痛也。”笔者根据经筋走行,对中风后痉挛性肩痛患者进行循筋诊察,在患肩主动和被动屈伸时,采用触摸法寻找经筋病灶点,明确其部位、深浅、性状、疼痛性质,初步总结出中风后痉挛性肩痛经筋病灶点的分布规律。 2 经筋辨证 2.1 手太阴经筋 《灵枢·经筋》云:“手太阴之筋,起于大指之上,循指上行,结于鱼后,行寸口外侧,上循臂,结肘中,上臑内廉,入腋下,出缺盆,结肩前髃,上结缺盆,下结胸里,散贯贲,合贲下,抵季胁。”其涉及的肩部肌肉包括:肱二头肌、胸大肌、胸小肌、锁骨下肌、肋间肌。形成自拇指到腋下、从肩前髃到胸腹的作用力线。筋结病灶位于腋纹上1 cm处,在胸大肌肌束向外集中形成肌腱的部位,病灶为横行条索状,坚硬,多有压痛,肩外展时疼痛最剧烈,由胸大肌张力增高形成。 基金项目: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SF-2009-Ⅲ-24) 2.2 手厥阴经筋 手厥阴筋结点有举肩次(奇穴)、天泉次、曲泽次。《灵枢·经筋》:“手心主(厥阴)之筋,起于中指,与太阴之筋并行,结于肘内廉,上臂阴,结腋下,下散前后挟胁;其支者,入腋,散胸中,结于贲。”涉及肩部肌肉主要包括:肱二头肌、肱肌、喙肱肌、肩胛下肌、胸小肌、胸大肌、肋间肌。形成自中指经曲泽至腋,终于胸腹的作用力线。举肩次位于腋前部,喙肱肌肌腹处,深层有肩胛下肌肌腱、喙肱肌和肩胛下肌交错,肌张力增高时易形成筋结病灶,多为条索状,肩后伸时牵拉疼痛感明显,可向肘部放射。天泉次位于上臂内侧腋前纹头下,肱二头肌短头肌腱处,深层有喙肱肌,病灶为纵行条索状,在上肢伸直肩外展时疼痛最显著,严重者可引肘部曲泽穴处疼痛。曲泽次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尺侧缘,呈条索状,患者肘伸直困难,肩外展时可以出现疼痛。 2.3 手少阴经筋 手少阴筋结病灶点为极泉次。《灵枢·经筋》:“手少阴之筋,起于小指之内侧,结于锐骨,上结肘内廉,上入腋,交太阴,挟乳里,结于胸中,循贲,下系于脐。”涉及肩部肌肉主要包括: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喙肱肌。极泉次位于腋窝顶部,肱二头肌肌腱处,多为条索状,外展时牵拉疼痛。 2.4 手太阳经筋 手太阳筋结病灶点为肩贞次。《灵枢·经筋》:“手太阳之筋,起于小指之上,结于腕,上循臂内廉,结于肘内锐骨之后,弹之应小指之上,入结于腋下;其支者,后走腋后廉,上绕肩胛,循颈出足太阳之筋前。”在肩部所过肌群有:肱三头肌、小圆肌、大圆肌、菱形肌,是肩后伸、旋后的主要肌群,连接肱骨、肩胛骨和脊柱,肩外展时,能维持三者的协调联动。中风偏瘫患者,手太阳经筋迟缓不收,被动运动时同在这一力线上的肱骨、肩胛、脊柱的联动运动延迟,经筋在失张力状态下被动拉伸,造成损伤。肩贞次位于腋后部,当大小圆肌与肱三头肌长头交错处,因其处于手太阳经筋的下缘,受牵拉损伤最严重,又在经筋交错处,故更易出现损伤。病灶为团块状有压痛,被动外展时疼痛明显。 2.5 手少阳经筋 手少阳筋结病灶有肩髎次、肩峰次、消烁次。《灵枢·经筋》记载“上肩、走颈,合手太阳”,马莳注“上于肩端之肩髎、天髎……合于本经之太阳”,说明手少阳经筋在肩部经过三角肌、冈上肌、冈下肌。三角肌、冈上肌、冈下肌是维持盂肱关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