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治疗发热之小柴胡汤、柴胡桂枝汤 小柴胡汤和柴胡桂枝汤都是治疗发热的经典方,小柴胡汤主治邪在少阳证,柴胡桂枝汤主治太阳少阳合病证。可以认为,柴胡桂枝汤实质为小柴胡汤方证基础上合并出现了桂枝汤方证。临床只要紧扣经典条文,明确方证的关键指征,则不仅可运用小柴胡汤、柴胡桂枝汤治疗发热,更可灵活运用柴胡类方、桂枝类方、麻黄类方等经典名方。 小柴胡汤 原方组成及煎服法柴胡0.5斤,黄芩3两,人参3两,半夏(洗)0.5升,甘草(炙)、生姜(切)各3两,大枣(擘)12枚。上7味,以水1斗2升,煮取6升,去滓,再煎取3升,温服1升。日3服。 经典原文及加减运用小柴胡汤是一张处临床使用频率非常高的方剂,主治邪在少阳证,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37条,原文指出,“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第96条更明确指出小柴胡汤的方证特征,即“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若胸中烦而不呕者,去半夏人参,加瓜蒌实1枚;若渴,去半夏,加入参,合前成4.5两,瓜蒌根4两;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3两;若胁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4两;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4两;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3两,温覆微汗愈;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0.5升、干姜2两。 辨证要点从上述经典的记载中不难发现,外感发热之后表现出来的消化道症状是小柴胡汤的辨证要点,包括“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四大症。在恶寒发热的同时,伴见胸胁胀满,神情淡漠,不思饮食,心烦意乱,恶心呕吐,口苦,咽部不适,视物昏眩等,即为运用小柴胡汤的指征。 往来寒热此症是少阳证的典型特征,是指规律性地出现恶寒与发热交替现象。 胸胁苦满 “胸胁”为少阳经循行部位,“胸胁苦满”是指胸膈胁肋部位的胀满不适感觉,多与消化道症状密切相关。南京中医药大学的黄煌教授认为,广义的胸胁不仅包括肝、胆、胰腺、肺、胸膜、乳房等部位,还包括甲状腺,、胸锁乳突肌、头颈两侧,少腹部、腹股沟等部位,可以称之为“柴胡带”。 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 “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为疾病累及消化系统,进而表现为神情淡漠,不思饮食,心烦意乱,容易恶心。 另外,小柴胡汤证的发热多与疾病及体质这两方面密切相关。一是疾病的自然转归。归纳总结发现,北方发热的辨治往往有规律可循,单纯风寒表证者较少见,甚至风寒邪气束表的时间极为短暂,迅速人里化热而以少阳小柴胡汤证为主。二是患者的体质特征。体质决定邪气的从化,进而决定方证诊断与治疗。黄煌教授总结研究的“柴胡体质”对临床启示极大,此类体质患者一旦外感,临床多表现为小柴胡汤方证或其他柴胡类方方证,且患者多有反复发热病史。“柴胡体质”多表现为外观体形中等或偏瘦,面色微黯黄,或青黄色,或青白色,缺乏光泽,肌肉比较坚紧;舌质不淡胖,舌苔正常或偏干,脉象多弦细;主诉以自觉症状为多,对气温变化的反应敏感,或时有寒热感,情绪波动比较大,食欲易受情绪影响,胸胁部时有气塞满闷感,或有触痛,四肢常冷;女性月经周期不齐,经前多见有胸闷、乳房胀痛结块,伴烦躁、腹痛腰酸、经血黯或有血块。可以说本方证实质就是柴胡体质患者的典型外感表现。 特别提醒:临床疗效不佳的原因①在方证鉴别上存在错位。由于《伤寒论》101条中有“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的记载,临床上往往导致一种简单对应的思维倾向,即见到患者诉说发热伴口苦就运用小柴胡汤。这其实是对小柴胡汤方证的一种误解。小柴胡汤、大柴胡汤、三仁汤、龙胆泻肝汤、丹栀逍遥散等方证均可见到发热伴口苦,这时就需要根据上述方证的关键指征进行鉴别排除。②在小柴胡汤证的基础上可能合并存在其他方证或药证。伴见口干、口渴,想喝冷水,舌红少津,则是少阳阳明合病的小柴胡加石膏汤方证;伴见咳嗽,咳痰,黄痰,舌红苔黄,则多为小柴胡加桔梗、薏苡仁汤方证;伴见恶寒明显,口干,咳嗽,多为干咳,则多为三阳合病的小柴胡合麻杏石甘汤方证;伴见腹泻,咳嗽,受凉后诸证加重,多为少阳太阴合病的六味小柴胡汤方证;伴见畏寒,发热,热度不高,汗出,汗后身凉,舌质淡嫩,脉虚弦,则多为太阳少阳合病的柴胡桂枝汤方证。 在上述2种原因中,尤其以第2种最为常见。我们发现,如果仅仅使用小柴胡汤治疗邪在少阳证,而忽略对合并出现的其他方证和药证进行治疗,则多不能较好收效,并且这方面的经验教训很多。 验案一则 患者,男,10岁,2013年12月3日初诊。患儿家长代诉:发热3天。3天前患者外出受凉后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