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血液途径感染HIV1人群合并隐匿性HBV感染的特点及影响因素.pdf

经血液途径感染HIV1人群合并隐匿性HBV感染的特点及影响因素.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中文摘要 经血液途径感染HIV-1人群合并隐匿性HBV感染的特点及 其影响因素 博士研究生 梁红霞 导 师 李建生余祖江 郑州大学第一临床学院 郑州450052 中文摘要 研究背景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人体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其特征是HIV特异性地侵犯和破坏CD4+T淋 巴细胞,造成机体免疫系统进行性破坏,最终导致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的发 生。自1996年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lⅡ)问世以来,它已成为目前惟一 对艾滋病有效的治疗有段。近年来由于抗病毒治疗的开展,艾滋病患者的病死 率已显著下降,但目前国内抗病毒治疗仍存在一系列严峻的挑战和困难。 HIV与HCV、HBV具有相似或相同的传播途径,三者均可经静脉注射吸毒、 血液及血制品输入、性接触和母婴垂直感染等途径传播,因此,易造成HIV、 HBV、HCV三者的合并感染。既然HBV、HCV及HIV有着类似的传播途径, 理论上讲,HIV感染人群中HBV或HCV的感染率均应该高于正常健康人群中 的感染率,但有关研究报道的HIV感染人群中合并HBV的感染率与HIV感染 人群中合并HCV的感染率相差却很大。而且有趣的是既往研究报道HIV人群合 并HCV的感染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中的感染率,但经血液途径HIV感染者合并 HBV的感染率却低于普通人群中的感染率,分析其中原因,可能和HBV的隐匿 性感染有关。 DNA阳性,伴或不 隐匿性HBV感染(OBI)定义为:HBsAg阴性,HBV 伴HBV抗体阳性。OBI的发病机制复杂多样,目前尚不十分清楚,通常认为与 HBV本身的基因突变、持续低水平复制、HBsAg分泌障碍和宿主免疫应答异常、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功能异常等相互影响及其他病毒感染干扰有关。OBI根据 中文摘要 HBV抗体水平不同分为两种:血清学阴性OBI与血清阳性OBI,这两类OBI患 者HBV复制的机制不尽相同:抗HBc阳性患者主要是通过T细胞的免疫记忆 功能介导的,而抗HBc阴性的患者主要是HBV感染后,HBV特异性T细胞没 有相应增加,保护记忆功能不全引起低水平的感染。另外,不同的发病因素导 慢性肝炎状态:这种状态下的OBI和病毒变异有关,病毒变异后HBV的感染无 法用现有的试剂检测到,感染持续存在,可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细胞癌(HCC), 这也是不明原因肝病的原因之一;3)健康携带状态的慢性HBV感染:抗HBe 阳性,伴或不伴抗HBe;4)慢性肝炎或健康携带者状态:HBV血清学标志物 全阴性,仅HBVDNA阳性。 国内外已有献血人群合并隐匿性HBV感染、长期透析人群合并隐匿性HBV 感染、慢性乙型肝炎人群合并隐匿性HBV感染及不明原因肝病人群合并隐匿性 HBV感染的研究。目前针对HIV感染人群合并隐匿性HBV感染的研究主要集 中在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上,而对其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非常有限,诸如,是否 存在HBV基因组的变异、是否合并HCV感染、HIV病毒载量高低、HBV基因 型差异以及感染者的性别差异、传播途径差异等,都尚无定论。另外,HIV人 群中多种病毒的混合感染可以导致体内CD4+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减低,病毒复 制的中间体也可能相互影响,从而导致病毒生活周期的改变,使HIV感染者临 床表现复杂化,这给H1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带来了新的挑战。目前,有关 制之间相互关系的相关报道较少。 目的 本研究主要目的是调查分析经血液途径感染HIV-1人群中OBI的特点,从 S区 不同年龄分层、性别、不同HBV血清学类型、不同CIM计数分层、HBV 变异及HBV基因型、合并HCV感染情况等多层面分析隐匿性HBV感染的影响 因素。并对该人群合并HBV/HCV感染情况进行分析,了解该人群合并HBV/HCV 感染的特点。对随访人群进行前瞻性研究,观察经血液途径感染HIV者合并

文档评论(0)

zxl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