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画一律”与中国古代图文关系的重构.pdfVIP

“诗画一律”与中国古代图文关系的重构.pdf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诗画一律”与中国古代图文关系的重构.pdf

文化·民族 “ 诗画一律’’与中国古代图文关系的重构 王晓骊 (华东政法大学 人文学院,上海201620) 提 要: 由“图传经史”发展而来的中国古代图文关系形成了以文为主,以图为辅的基本结构。“诗画一律”的提出虽未 溢出这一框架,但是它更注重绘画主体的情感表达和诗画共同的审美追求,从而建立以艺术为本位的图文关系。自宋代以后, 对诗意的追求,即诗意空问的营造,成为文人画与诗歌的隐秘联系。然而,重视图像的“言说”功能也可能带来对绘画作品的过 度阐释,以诗意为绘画的唯一审美导向,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绘画本体的缺位。 关键词: 图文关系;“诗画一律”;诗意空间;“言说”功能 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637(2014)03-0223-05 在中国传统文化序列中,诗文始终占据了不可动摇的核心 出书,天地有自然之文,书籍之学由此而生。图成经, 地位。苏轼《文与可画墨竹屏风赞》曾云:“与可之文,其德之 文成纬;一经一纬错综成文。古之学者左图右书不可 糟粕;与可之诗,其文之毫末。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 偏废。刘氏作《七略》收书不收图;班固即其书为《艺 皆诗之余。”∞即以书画为诗文之余。造成这一局面的重要原 文志》。自此以远,图谱日亡,书籍日冗,所以因后学 因就在于诗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能够更好地承担政治教化功 而堕良材者,皆由于此。即图而求,易;即书而求,难; 能。正如汉代王充所论:“人好观图画者,图上所画,古之列人 舍易从难。成功者少。……图谱之学,学术之大者。 也。见列人之面,孰与观其言行?置之空壁,形容具存,人不激 天下之事,不务行,而务说,不用图谱可也。若欲成天 劝者,不见言行也。古贤之遗文,竹帛之所载粲然,岂徒墙壁之 下之事业,未有无图谱而可行于世者p1。 画哉?空器在厨,金银涂饰,其中无物益于饥,人不顾也。肴膳 这种“左图右书”或“左图右史”式的图文共存方式一度被 甘醢,土釜之盛,入者乡之。古贤文之美善可甘,非徒器中之物 视为“成教化,助人伦”的最佳手段。古代帝王常常从经史中选 也,读观有益,非徒膳食有补也。故器空无实,饥者不顾,胸虚 择可资教化的内容进行图绘以扩大影响,如据张彦远《历代名 无怀,朝廷不御也。”…中国古代图文关系因此形成了以文为 画记》卷三“述古之秘画珍图”载:“汉明帝雅好画图,别立画 主,以图为辅的基本结构。“诗画一律”的提出虽然并未溢出这 官,诏博洽之士班固、贾逵辈,取诸经史事,命尚方画工图画谓 一结构框架,但是它更注重绘画主体个人情感和思想的表达与 之画赞。”在宋代及之前的公私绘画著录中,作者对绘画的肯定 诗画共同的审美追求,从而建立了以艺术为本位的图文关系。 和推尊绝大多数都是出于其教化作用,如谢赫《古画品录》所 自此之后,“诗画一律”成为最有影响的艺术思想,文人对中国 谓“图绘者,莫不明劝诫,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裴孝源 绘画图文关系的论述始终以“诗画一律”为理论基础,形成了 在《贞观公私画录序》中也指出:“其于忠臣、孝子,贤愚美恶, 以诗论画的观照视野,以及用诗歌审美理想和思维方式来指导 莫不图之屋壁,以训将来。或想功烈于千年,聆英威于百代。 与评价绘画的批评模式。 乃心存懿迹,默匠仪形。其余风化幽微,感而遂至。飞游腾窜, 一、图以载文:图文关系的建立和“诗画一律”的逻辑起点 验之目前,皆可图画。”而图绘与经史的合作基点就在于对绘画 图文之渊源,可推溯至上古。作为表意文字,汉字的前身 教化功能的认定,正所谓“文未尽经纬而书不能形容,然后继之 当为图画。图文同源早已为古代学者所认同,如南朝颜延之就 于画”,“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L4J7。 说:“图载之意有三:一日图理,卦象是也。二日图识,字学是 从现存的文献来看,宋代以前的图文并传的确有较强的教 也。三日图形,绘画是也。”旧p然而这种同源关系并不能培育 化目的,尤其是人物肖像画或人物画长卷。如刘向作《列女传》 出“诗画一律”的思想。事实上,文字和图形的发展渐行渐远, 并《列女传颂图》垆1,又图之于屏风之上:“臣向与黄门侍郎歆 诚如俞剑华先

文档评论(0)

整理王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