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微生物学第二十一章 螺旋体.ppt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病原微生物学第二十一章 螺旋体.ppt

2、血清学诊断 ※ 显微镜凝集试验(MAT) 已知型别钩体(Ag)+病人血清(Ab) 37℃ 2h ※ 补体结合试验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1、梅毒螺旋体在自然情况下只感染人,人是梅毒螺旋体的唯一宿主,也是梅毒的唯一传染源。 2、梅毒按传播途径分 先天梅毒(胎传梅毒):垂直传播 后天梅毒(获得性梅毒):性接触传播 四、防治原则 1.加强性卫生宣传教育和严格社会管理 2.主要用青霉素(治疗原则:早期,足量,正规),治疗3个月至1年后血清抗体转阴为治愈 4、免疫性: (1)传染性免疫(带菌免疫) 体内有梅毒螺旋体存在时,对再感染才有免疫力,一旦螺旋体被清除,其免疫力亦随之消失。 (2)抗体: 抗梅毒螺旋体抗体:对机体有保护作用。 抗心磷脂抗体(反应素):对机体无保护作用。 三、微生物学检查 (一)标本   Ⅰ期梅毒  硬下疳渗出物   Ⅱ期梅毒  梅毒疹渗出物,淋巴结抽取液 (二)方法   1、显微镜检查 2、血清学诊断 ①非螺旋体抗原试验:  ※ 抗原为(正常牛心肌的心脂质)  ※ 检测患者血清中的反应素(抗脂质抗体)  ※ 方法有RPR( Rapid Plasma Reagin,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 TRUST(tolulized red unheated serum test,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VDRL(Veneral Disease Research Laboratory,性病研究实验室试验)  ※ 适用于初筛 ②螺旋体抗原试验:  抗原为(Nichols株螺旋体)  查患者血清螺旋体特异性抗体  方法有TPHA(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FTA-ABS试验(荧光梅毒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  优点:特异性强,可用于确诊 钩端螺旋体暗视野显微镜观察 梅毒螺旋体 * * 第二十二章 螺旋体 目的要求:   1、掌握钩端螺旋体的致病性及防治原则;   2、熟悉梅毒螺旋体的致病性,检验方法及防治原则;    一、概念   螺旋体(spirochete)是一类细长、柔软、呈螺旋状弯曲,运动活泼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二、种属:引起人类和动物疾病的有三属 螺旋体属名 螺旋特征 代表株 致 病 疏螺旋体属 (Borrelia) 3-10不规则 伯氏螺旋体、回归热螺旋体 流行性回归热 密螺旋体属 (Treponema) 8-14规则细密, 两端尖直 苍白螺旋体 雅司螺旋体 梅毒 钩端螺旋体属 (Leptospira) 规则更多更细密,一端或两端钩状 问号钩端螺旋体 钩端螺旋体病 一、生物学性状 1、形态、结构及染色   ※ 细长,螺旋细密而规则   ※ 一端或两端弯曲呈钩状,呈C、S形   ※ 外膜与肽聚糖层之间有两根轴丝(内鞭毛,与运动有关)   ※ 革兰阴性,着色难,常用于Fontana镀银染色(棕褐色) 第一节 钩端螺旋体 钩端螺旋体(镀银染色) 钩端螺旋体 2、培养特性   ※ 常用Korthof (柯索夫)培养基   ※生长最适温度为28~30℃,1周后出现半透明云雾状生长   ※ 动物培养(小鼠) 3、抵抗力 ※在自然界的存活能力强 ※对一般理化因素敏感,如:热、日光、干燥、消毒剂。  ※ 对青霉素敏感,治疗首选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1、致病物质   ※ 粘附素   ※ 内毒素样物质(主要致病物质)   ※ 溶血素   ※ 其他酶类(胶原酶,脱氢酶) 2、所致疾病   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俗称“打谷黄”、 “稻瘟病”,属自然疫源性疾病。 传染源和储存宿主:鼠、猪(我国是幼猪) 传播途径:经破损或完整的皮肤粘膜,也可经胎盘感染胎儿 流行季节:夏秋季 致病机制: 钩体 经皮肤粘膜进入人体 在局部迅速繁殖 引起钩体血症、败血症 向全身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扩散 至肝、肾、心肺、脑、肌肉损害 表现: 起病急、高热、乏力、头痛、全身酸痛、眼结膜充血、腓肠肌触痛、浅表淋巴结肿大,严重者有出血、黄疸、休克、DIC、伴心、肾功能不全,甚至死亡。 “寒热酸痛一身乏,眼红腿痛淋巴大” 临床类型:※ 黄疸出血型      ※ 流感伤寒型      ※ 肺出血型      ※ 脑膜脑炎型      ※ 肾功能衰竭型 3、免疫力 同型菌株有持久免疫力,体液免疫为主 肾小管为免疫“盲区” 三、微生物学检查 1、病原体检查 发病7~10天取血液,两周后取尿液, 有脑膜刺激症状者取脑脊液。 ※ 直接镜检、暗视野观察活体(如图)、镀银染色 ※ 分离培养 ※ 动物接种

文档评论(0)

rewfdg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