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朱熹赋比兴体系新探
张万民
香港城市大学中文、翻译及语言学系
摘要:本文尝试重新评价朱熹的赋比兴解释体系,认为朱熹第一次真正地将赋比兴确立为一个
有统一基础的解释体系。朱熹把赋比兴的划分原则,严格地建立在每首诗的整章语脉之上。朱熹重
视整章语脉,其基础是他提出的4诵其本文,见其语脉:’的阐释原则。
关键词:朱熹诗经赋比兴语脉
朱自清曾说:“后世用‘比兴’说诗的还有不少。开端的是宋人。这可分为两类:一类可以说是毛、
郑的影响,不过破碎支离,变本加厉。……另一类是系统的用赋比兴或‘比兴’说诗,朱子《楚辞集注》
是第一部书;他用《诗集传》的办法将《楚辞》各篇分章注明赋比兴。”并且说:“这一类价值自然比前
一类高得多。”①
但是,朱自清只看到了朱熹赋比兴体系在《楚辞集注》中的运用,至于这种赋比兴体系究竟是如何
确立的,它的确立原则究竟有怎样的诗学背景和意义,还缺乏深入的研究。
从“比一说起:比喻句还是全篇比
朱熹的赋比兴体系,要从表明看起来最清楚、实际上却最含糊的“比”说起。诗经的研究者大多集
中于“兴”,轻视“赋”和“比”。一般认为“比”就是譬喻,并且多以现代修辞学的观点视之。程俊英
将“比”分为明喻、隐喻、借喻、博喻、对喻,说“《诗经》中比喻的艺术手法和‘赋’一样,是显而
易见的,后人对这都没有什么争论。”锄吴宏一认为“比”主要是明喻、暗喻、借喻,并顺带论及比拟或
象征。@夏传才则将其中的象征称为“纯乎比体的诗”,认为“比”可分为两大类:“一种是纯乎比体的
诗,只有《硕鼠》、《鸱》、《螽斯》、《鹤鸣》数篇;一种是为起修辞作用而在赋句和兴旬中用比喻,这样
的例子俯拾皆是。”④
但是,另一些学者却认为“比”只是“纯乎比体的诗”。顾实《中国文学史大纲》说“比乃全篇譬
喻”@,蒋伯潜、蒋祖怡说“比’是全体比喻,而‘兴’只在文章的开端”@,钱用和说“比从头比下
来,不说破”。⑦所谓“全篇”与“不说破”,很大程度受到朱熹的影响。正如莫砺锋所说:“《诗集传》
中对‘比’体的分析多有精彩之处,尤其是那些通篇用比的作品。”嘞
朱熹的《诗集传》,第一次为每首诗标出赋、比、兴。研究者也是多集中于朱熹如何论“兴”@,至
于“比”,只是在讨论朱熹如何区分“比”、“兴”时略微提及。唧
朱熹所说的“比”,不把各种常见的比喻手法包括在内。鲁洪生发现:“原来朱熹和前人区别比、赋
的标准不一样,孔颖达以是否譬喻来区分比、兴与赋,而朱是以本体在诗中是否出现为标准来区分比、
o朱自清:《诗言志辨》,《朱自清古典文学论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278—280页。
o程俊英:《诗经漫话》(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年),第119--122页。
o吴宏一:《诗经与楚辞》(台北:台湾书店,1998年),第104—110页。
o夏传才:《诗经语言艺术新编》(语文出版社,1998年),第132页。
@顾实:《中国文学史大纲》(上海:商务1929),第38页。
@蒋伯潜、蒋祖怡:《诗》(上海:世界书局1948),第“页。
o钱用和:《中国文学研究》(台北:华冈出版部,1967年),第45页。
@莫砺锋:《朱熹文学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248--249页。
@如檀作文:《朱熹诗经学研究》(学苑出版社,2003年),第151--219页;邹其昌:《朱熹诗经诠释学美学研究》(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4),第93—105页。
经解释学研究》(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博士论文,2008年),第164—168页。奠砺锋注意到一个“相当常见”的现象,即
《诗集传》和《毛诗》有时对同一首诗的诗义理解几乎相同,但是《毛诗》标“兴”、《诗集传》标“比”。莫砺锋只是解释
为“这说明汉人和宋人对于‘比’、‘兴’的概念是有差别的”,汉人对“兴”的理解着眼于“譬喻”,接近朱熹所说的“比”,因此
“汉人对‘比’、‘兴’二体的区分没有朱熹来得清楚。”见莫砺锋:《朱熹文学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243
页。
317
经》中“兴”的数量反而更多昵?函所以,郑郁卿依然未能真|芷认识朱熹论“比”的意义。
材比”与赋、比、兴体系
朱熹说的“比”,簧放在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高级机工见习记录薄填写.docx VIP
- gossen starlite测光表 说明书.pdf VIP
- 断亲协议书模板.doc VIP
- 《配电网典型供电模式》(发展规二〔2014〕21号)资料.doc VIP
- 高级值班机工(值班机工)见习记录簿(案例参考)专题三.pdf VIP
- 《新闻稿撰写》课件.ppt VIP
- 喘息性支气管炎护理查房ppt课件.pptx VIP
- 体验经济与网络文学研究的范式转型-core.pdf VIP
- ADR21 00中文版-2006年车辆标准(澳大利亚设计规则2100—仪表板).doc VIP
- 2025年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专业知识二》考试真题(附有答案) .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