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周边陆缘深水沉积的基本类型及其油气成储意义.pdfVIP

南海周边陆缘深水沉积的基本类型及其油气成储意义.pdf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南海深水盆地油气成藏与勘探学术研讨会 南海周边陆缘深水沉积的基本类型及其油气成 储意义 方念乔刘豪姜正龙李琦吴怀春丁旋辛仁臣 (中园地质大学。北京) 深海域虽然存在多种洋(海)流或其他类型(例如重力流)的物质传输体系,然而能够形 成强大的沉积动力并构筑起明显的沉积建造者并不繁多。StOW和Piper(1984)将深海地区的 沉积作用归纳为3种基本类型,即浊积作用、等深积作用和远洋/半远洋沉积作用。它们分 别产自海底形貌所控制的重力流,海水温盐差所控制的牵引流、以及微细颗粒沿水柱的垂直 沉降。至于边界流、上升流、内波等,毫无疑问属于重要且独立的物理海洋学现象,但它们 的沉积地质效应其实可以归并入上述基本类型。 南海作为人西洋式的人型边缘海盆,伴随其演化过程,在周边展现一系列具有不同构造 性质的沉积盆地。前人在研究中比较趋于一致的意见是:南海北缘是新生代人陆破裂的主要 发生场所,在拉张伸展作用下体现陆架一陆坡一陆隆一深海平原连续过渡的典型被动陆缘特征, 斜坡扇、海底扇比较发育;西缘与北缘性质接近,但由于南北向断层束的强烈活动,盆地体 现拉分与走滑双重特征;东缘属于典型的沟一弧构造体系,弧前盆地与海沟增生楔是与其密 切相关的沉积场所;南缘的构造环境最为复杂,它主要表现为新生代南海不断扩张和古南海 南向俯冲、南沙地块与婆罗洲一西南巴拉望地块发生碰撞背景条件下所形成的一系列规模不 等的前陆盆地。由于时、空边界条件有异,南海南缘前陆盆地在局部叠加有走滑、拉张特征 (张戮等,2007)。 除了大地构造环境的控制作用之外,南海周边的陆源物质的供应条件也很优裕。特别是 北缘与西缘背靠华南陆块和中南半岛。高原、山脉剥蚀活动强烈。陆表传输体系发育,从陆 架到深海平原的宽阔地带,适宜浊积作用与iF远洋沉积作用建造规模宏大的沉积体。所谓半 sedimentation),是一种沉积方式与远洋沉积作用十分相似, 远洋沉积作用(hemi-pelagic 但因靠近大陆边缘,粉砂质、粘土质陆源材料供应比较充分,物质组分与远洋作用迥异、堆 积速率较远洋作用更高的深海沉积作用。这种作用多由浊流尾流或低密度底流簸扬、扰动的 雾状层缓慢、持续地垂向加积所致,常见于大陆边缘的深海、半深海地区,是构成浊积扇体 远源相(distalfacies)和沟道间相(interchannelfacies)最重要的地质营力之一。 浊积作用可将大量陆源物质输入深海,是深海陆源沉积最活跃的表现因素,并不仅发育 于南海的北缘或者西缘。事实上,南海东缘的海沟和弧前盆地、南缘的前陆盆地和走滑前陆 盆地,都不乏浊积记录,且在浊积作用发生频度和浊积厚度上有时表现更为强烈(活动陆缘 诱发重力流的冈素更加活跃)。但较具有被动陆缘性质的南海北缘与西缘,在二维平面的范 畴内浊积体系的规模的确较小。就被动陆缘内部而言,南海西缘与陆缘平行的断裂1仁常发育, 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浊积扇体的生K。 近年米多有关丁南海中存在大规模等深沉积物的论证。我们认为,对此问题须持谨慎态 度。 南海系一封闭程度甚高的边缘海盆,东北部虽有巴士海峡,且深度可达2000m以上, 但深水道较为狭窄曲折,并不通畅。深水底流自西太平洋而来,那里同样海山林立,海槛发 214 中国南海深水盆地油气成藏‘j勘探学术研讨会 育,海底地形崎岖,且源自两极的深层水团至此已成强弩之末,缺少强人的侵蚀与搬运能力; 另一方面,南海地处热带多雨地区,缺少内部形成高密度水团的机制,进一步降低了强人等 深流活动的可能。我们推测,关于南海“等深流”的表现,可能存在如下特点:(1)并不强 势的两太平洋深层水团在通向南海的狭隘地带积蓄能量,以喷射方式进入南海,产生活跃的 侵蚀与再沉积作用,然而这种沉积作用充其量仅能在局部地区产生明显效果。(2)中层水乃 至次表层水以上的海流活跃于南海浅部,导致原有的陆坡沉积物失稳并发生再沉积。综观世 界上多数等深积作用,是对原有深水沉积体(浊积与半远洋沉积作用构建而成)进行改造。 南海的特殊之处,可能在于参与陆坡与陆隆的改造因素更加多样化。 浊积作用的油气生成和储集意义早为业界人士熟知,但半远洋沉积作用较少受到讨论。 新世以来活跃的半远洋沉积区”置于首位。事实上,很多大陆边缘区的深水泥页岩均为j#远 洋沉积作用的产物,它们不仅构成深水盆地最重要的生油体系,而且与砂体结合

文档评论(0)

hnlhfd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