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 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
1
上海流动人口聚居区类型及其特征研究
罗仁朝 王 德
提要:本文在对流动人口聚居区的空间特征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选取聚居区形成机制为切入点,将流动人口
聚居区划分为自发聚居、简易安置、机制安置3个大类,并依据聚居区城市区位、形成机制、居民构成、投资方
式等又分为7 个亚类(自发聚居分为就业型聚居和居住型聚居2个亚类,简易安置分为福利型安置、配套型安置、
引导型安置 3 个亚类,集中安置分为工业园区集中安置区与村集体建设的集中安置区 2 个亚类)。在对相关典型
的聚居区特征进行比较的基础上,为流动人口聚居区的现状资源整合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流动人口聚居区 聚居类型 聚居特征 上海
1 引言
在高速城市化背景下,世界各国均出现过由乡村进入城市的人口流动浪潮。由失地农民为构成主
体的流动人口大量涌入城市,不但给城市带来了住房拥挤、卫生条件恶劣、物质环境恶化,同时也伴
随着失业、贫困、犯罪等各种各样的问题,也成为欧美各国上百年来城市建设的难点所在。这一现象
也引起不同领域的研究者的注意,从舍贝里(Sjoberg,1960)的前工业化城市的社会地理的理想化
模型开始,西方学者在流动人口聚居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有特纳(Turner)
的两阶段说2 3
和少数群体的居住隔离 研究。
在我国,1990 年代以来,随着国家对人口流动控制的放松(或者鼓励流动),大量流动人口似潮
水般汹涌而来,迅速浸入城市的每个角落。同时,人口跨区域流动规模有进一步放大的趋势。面对我
国高速发展的流动人口,我国学者对流动人口的聚居研究得到空前的重视,其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社
会学界与城市规划学界。社会学界对这一现象的研究集中体现在“社会变迁”、“共同体”、“社会问题”
等三个不同的视角(李怀,2006),如强调于流动人口聚居空间的社会特征(项飚,1996;刘梦琴,
2000)、流动人口聚居过程(吴维平、王汉生,2002;吴维平,2007)以及聚居空间发展方向(蓝宇
蕴,2005)。而城市规划学界对流动人口聚居行为的研究者视角主要关注于流动人口聚集空间分布、
动态变化、影响机制以及居住空间、居住建筑的物质形态等物质环境规划建设方面(赵渺希,2005;
李云,2005;周文娜,2006)。在流动人口聚居区物质空间方面,东南大学建筑学院的多篇学位论文
(张彧,1998;吴晓,2002;鞠德东,2004)对流动人口聚居空间形态、土地使用、居住建筑等方面
1 本文是科技部“十一五”支撑项目子课题“地区人口迁移动态模拟及安全预警”部分成果(批准
号:2006BAJ11BO2-02)。子课题负责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王德教授。
2特纳(Turner)在他的首创模型(1968)中,针对处于城市化进程中的国家,提出了移民安置的两阶段说:流动人口
进入城市首先会在城市中心贫民区租房的初步安置;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出于对居住稳定性或所有权的考虑,
移民们会搬离市中心贫民区,开始修建处于城市边缘的简陋棚户,并为了舒适起见逐渐将其改造为更加坚固的房
屋。由于棚户常常会为移民们减少甚至免除住房开销,从而被认为优于租房或从正式的房屋市场上购买住房。
3对城市少数群体的居住隔离研究自始至终贯穿于西方发达国家城市社会空间分异研究的整个过程。弗兰克·帕金
(Frank Parkin)认为,社会群体在居住上形成聚集,可以维护该群体的身份认同或生活方式,为此提出“社会
封闭”(social closure)的概念。研究表明,少数群体的空间孤立也是由住房市场中的歧视所造成的,这使得
少数群体在城市组织内部被局限在一个小范围内。尽管正式的歧视性障碍是不合法的,但少数群体仍然被以各种
方式系统地排除在特权群体的邻里之外。研究发现,少数群体聚集具有四种基本功能:防御、支持、保护和攻击。
因此,在被强势群体排斥的同时,少数群体也有强烈的集聚要求。
1
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 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
进行过系统的研究。还有研究者就流动人口聚居的某一类型作深入研究(田莉,1998;敬东,1999)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水利工程监理工作报告.pdf VIP
- 激电中梯、激电测深工作概要.pptx VIP
- 药物分析与常用组学技术在药学服务中的应用题库答案-2025年华医网继续教育.docx VIP
- 2025年杭州临安区公开招聘专职社区工作者和两新专职党务工作者35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docx VIP
- 蒸馏法海水淡化阻垢剂性能评价方法 动态模拟试验法 编制说明.pdf VIP
- 无障碍设计PPT课件.ppt VIP
- CTD格式申报资料(原料药)新.pdf VIP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无障碍设计原则》课件.ppt VIP
- 标准图集-20CJ95-1装配式保温楼地面建筑构造——FD干式地暖系统.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