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五育并举”中美育育人功能的不可替代性.docx

论“五育并举”中美育育人功能的不可替代性.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五育并举”中美育育人功能的不可替代性

摘要“五育并举”中美育的育人功能,不在于美育教学或者活动的内容及形式与其他“四育”有什么不同,而在于美育对全面发展的人的基本素质养成具有其他四育无法替代的功能。美育不是工具,不是中介,而是目的。通过分析中华美育从传统到现代贯通的内在性特点,可以把握美育育人功能、实践媒介、评价原则与其他四育的差异,提炼美育育人的性质特点和实践要点,服务于新时代美育话语建设与实践。

关键词五育并举;美育;不可替代性;内在性;实践要点

五育并举是当下学校教育的主题,在此语境下对美育与其他四育关系的深入系统思考,是当下美育理论、教学实践研究的重要命题,是弘扬中华传统美育精神的现代实践课题。多年来学术共同体对此话题观点各异。本文拟对该问题进行论述,与学界同仁交流。

一、从美育的内在功能、多重价值看美育与德育的关系

中华传统美育以有德之人的养成为最高目的,而现代学校教育的“五育并举”强调在不可或缺的五个方面中立德树人。因此,对美育与德育关系的理解,是把握美育性质、功能的核心命题,也出现了很多不同的观点,其中典型的如“工具论”,将德育作为目的而将美育作为手段,在主张“道德优先”“美善一致”时,疏于在“确立道德活动与审美活动各自特性的基础上,对审美活动与道德活动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对两者之间的共融与交叉连接的内在机制,进行清晰地阐述与研究”,简单地将德育内容配以审美形式,从提高德育接受效果出发理解美育的功能。把美育完全作为德育的工具,是许多美育观点、教学做法自觉或不自觉的逻辑依据。另一种所谓的“中介论”则在“美育是实施德育的必不可少的手段”的前提下,抓住“情感”在教育中的“桥梁”作用,认为审美形象、形式的强烈感染力是一般理论教育所不具备的,因而美育是德育实施的有效情感中介。同时“美育本身包含着荣辱感、羞耻心等德育因素”,在日常生活中,“审美力作为一种高级的文化素养,往往直接或间接地制约着人们的道德行为、姿态风范、待人接物、衣着打扮、谈吐的文雅与粗鲁、高尚与庸俗”,因而审美素养是“高级的文化素养”,进而推导出“一切真正伟大的艺术家也都是道德高尚的人”。在此,美育的“中介性”特点在于借“情感之桥”和“高级素养”说而通向德育育人目的。整体看,美育与德育关系的“工具论”“中介论”的思考逻辑,是以德育达成为目的的,认为美育通过教育形式、情感唤起、荣辱心、文化素养、文明举止等诸方面为德育目的的实现发挥教育功能。这种美育与德育关系逻辑的出发点,先行决定了美育是德育的工具、桥梁、中介而不是目的。

同样在关系逻辑的视角下,认为美育具有“内在德育功能”的观点,将美育视为本体、目的和出发点,以此深入思考美育与德育之间的关系。美育“既有促进人的感性方面发展的作用,也具有开发智力、养育道德等内在功能,这种内在功能是由审美、艺术本身所具有的多重价值决定的”。美育这种包含德育在内的系列、综合的“内在功能”和“多重价值”,是美育在借助外在环境、主题、内容、方法等为媒介的教育过程中,能够产生综合的育人效应。

这个效应发生的前提是审美力的养成,它立足于美育的本体,以自身为目的。在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的情境中,美育内在地隐含着德育的育人功能、智育的创新活力培养功能、健康生活的审美趣味养成功能以及社会性的沟通、合作能力培养功能等。因此,在美育作为目的的“内在功能/实践效应”互为因果的多重价值实现的美育教学和艺术活动过程中,美育在五育并举中发挥着其本体独特的、不可替代的育人功能。或者说,只有在以美育为本体、价值和目的的育人活动中,美育与德育的关系逻辑才能得到厘清。正如“两办”美育文件开篇指出的:“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能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学校美育要“大力开展以美育为主题的跨学科教育教学和课外校外实践活动”。美育是目的,而不是仅为德育目的服务的工具、中介。

二、在中西美育话语文脉中,看中华美育的“内在性”特点

中华传统美育的核心关怀是“修身”,孔子美育思想主张从个体内在精神境界养成的“修身”起步,最终抵达“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的理想,为社会培养“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论语·子路》)的有高端素养的自律自觉的社会有用之才。这种高端素养的精神品质特点即“内在性”——“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在现代美育理论视野中,这种“内在性”多被描述为有良好的精神情感、审美感性、道德操守、人文素养和艺术领悟力。概括来看,情与理的和谐,是对其本质特点的概括。王国维就指出:“情与理二者以调和为务。此孔子之说所以最蕴籍最稳当者也。”“中庸的良心,非所谓先天的良心之情,乃因理性而冶成之情,换言之,即理与情融和适宜,而行之以公正之意

文档评论(0)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信息技术指导,信息化类标书制作等,有20年相关工作经验。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1月15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