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构成”课程与设计专业实践融合探索.docx

“三大构成”课程与设计专业实践融合探索.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大构成”课程与设计专业实践融合探索

摘要:目的:当前艺术类高校的基础课“三大构成”教学中存在基础理论与设计实践脱节的问题,文章探索“三大构成”课程与设计专业实践的融合,以使“三大构成”课程与后续专业课程对接,发挥其基础引领作用。方法:在艺术类高职院校的教学实践中,结合“三大构成”的基本原理与设计案例,在设计项目、设计竞赛中反复运用,经过评价—分析—再创作,提高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结果:改革教学方法后,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参加国内外设计竞赛的获奖概率也显著提高。结论:“三大构成”课程与后续专业课程无缝对接是非常必要的,采用这一教学方法,能为后续课程的开展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

关键词:“三大构成”;专业实践;设计教育;融合;教学改革

改革开放初期,“三大构成”被引入我国高等教育,全国各大设计院校掀起了“构成热”,原来的基础图案等传统课程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三大构成”课程的引进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客观来说对我国的设计基础教学产生了深远影响,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基础设计教育的空白,目前其仍在设计基础教学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是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核心課程[1]。然而,随着产业结构的急剧变化,设计教育存在滞后性,高校部分教师对“三大构成”课程的认识存在偏差,教学方式也没有更新,其教学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其中比较突出的有教学程式化、忽视创造力训练、忽视对实验与探索精神的培养,导致构成原理与后续课程脱节,没有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导致学生的设计应用能力不足。

1构成教学中基本原理与实践课程脱节的分析

“三大构成”的教学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对基本原理与基本模块的学习,此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从而使学生掌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另一部分是教师结合专业要求,对学生进行设计启蒙,从而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见图1)。

构成教学的理论知识极为关键,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他学科领域存在“理论归理论,运用归运用”的情况,如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对科技发展起着积极作用,需要一批学者长期专注研究。没有基础的研究,工程领域就难以出现应用创新,先有火药的发明,才有枪炮的实际运用。

艺术设计类学科也是一样,理论指导实践,“三大构成”的基本原理就是从设计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属于设计理论体系的一部分。例如,中国明代计成的《园冶》就是对中国传统园林理论与实践的总结。计成整合民间零散的经验,将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使《园冶》成了建筑领域的经典著作。目前,其还是各大设计院校的推荐阅读书目。

艺术设计学科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理论与实践不可分割,许多时候是通过理论指导设计实践。然而,目前我国部分设计院校过分注重抽象的理论学习,将“三大构成”变成教学的终极目标,忽略了“三大构成”的实践性。

部分高校的教学内容停留在表面,没有将“三大构成”的来龙去脉讲解清楚,与后续课程也缺乏有机衔接,这样一来,学生在课程学习结束后才发现不知道如何运用理论,导致这门课程没有起到基础指导作用。

2发挥“三大构成”基础引领作用的迫切性

专业基础课是美术设计类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创造意识培养、对艺术设计人才专业素质培养与专业潜能的训练十分重要,并以在艺术设计教学程序中的先行性以及对专业课程的影响力,在课程结构中占据重要位置。

就“三大构成”而言,学界一般认为其源于德国包豪斯学院。包豪斯学院于1919年4月创建,以建筑家华尔特·格罗佩斯为校长。在康定斯基、保罗·克利、那基及校长的支持下,“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之“三大构成”现代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基础理论初步确立。后来日本设计界学习德国包豪斯,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我国目前的“三大构成”教学体系沿袭日本的教学模式,而日本的构成体系与设计实际应用的联系并不紧密,具有一定的独立性[2]。

日本的这套体系有很大的局限性,构成课程是为进入专业课程做准备与打基础的,但在实际教学中,教材内容陈旧,教学思想老化,缺少新鲜的案例。互联网时代应当与时俱进,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以便学生更好地消化理解知识。笔者讲授这门课程时,引入一些学生熟悉的网红品牌,如结合喜茶的海报设计,讲述其中蕴含的构成原理,并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构成知识,画出现有设计中的点、线、面,以及“点化的线”“点化的面”等元素,然后根据构成原理设计海报。“理论—实践—理论—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无缝对接,学生可在潜移默化中运用构成原理进行设计。

如果完全按照前人的总结照本宣科,常年不进行变革,会导致教学脱离时代背景,重复之前的套路,形成思维定式,这样难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会使构成教学与实际设计失去联系[3]。要创新作业模式,将传统的“作业式”改成“创作体验式”,将学生的每一次作业看成一次创作,形式可以更加灵活,更加富于创造性。

因此,要结合新

文档评论(0)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信息技术指导,信息化类标书制作等,有20年相关工作经验。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1月15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