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愚公移山》《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含答案译文.docxVIP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愚公移山》《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含答案译文.docx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愚公移山》《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含答案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而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节选自《愚公移山》)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①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忽,辄以水沃面。往往饘粥②不充③,日昃④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朱熹《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注释】①再适:改嫁。②饘(zhān)粥:稠粥。③充:这里是吃的意思。④昃(zè):太阳偏西。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何苦而不平????????????昼夜苦学

B.指通豫南??????????????遂大通六经之旨

C.甚矣,汝之不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慨然有志于天下

11.对【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B.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C.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D.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1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2)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13.对愚公的“移山”和范仲淹的“苦学”你怎么看?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10.C11.D12.(1)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平,又能把太行、王屋山怎么样呢?

(2)有时他发昏疲倦,就用冷水洗脸。13.示例:面对困境要坚定信心,我们只有发奋图强,坚持不懈,才能闯出一番大事业。

【解析】10.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发愁/刻苦;

B.通向/精通;

C.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D.到/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在;

故选D。

11.本题考查对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

这句话的意思是:长大后,知道了自己的家庭和身世,感动地哭着辞别母亲,离开到南都,进入学堂。“既长”是时间状语,后面应该停顿;“去之”和它后面的宾语“南都”组成动宾短语,不能拆开。

故句子正确停顿应为: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故选D。

1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注意重点字词:

(1)以:凭;曾:用在否定副词“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如……何:能……怎么样呢?

(2)或:有时;昏怠:发昏疲倦;辄:就;以:用;沃面:洗脸。

1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结合甲“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和乙“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往往饘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等内容可知,愚公苦于交通不便决定移山,范仲淹家境贫寒但坚持读书,两人最终都实现自己的梦想。这启示我们:面对人生困境,要下定决心排除万难,持之以恒为梦想不懈奋斗。

【点睛】参考译文:

(甲)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龄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于是集合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平,又能把太行、王屋山怎么样呢?再说,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又安放在哪里?”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几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男孩,刚刚换牙的年纪,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湾上聪明的老头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真的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孤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6****127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