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古诗三首 《凉州词》 教学设计 四上.docxVIP

21 古诗三首 《凉州词》 教学设计 四上.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凉州词》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凉州词》是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课文,和《出塞》《夏日绝句》组成了围绕“爱国、责任”的主题单元。这首诗讲的是唐朝边塞军营的故事,通过“酒”“琵琶”“沙场”这些具体事物,写出了将士们在战场上“醉卧沙场笑对生死”的豪迈与悲壮,很适合让四年级学生初步了解古代边塞诗里战士对生命和战争的态度。

诗里有不少有意思的对比写法,比如“欲饮琵琶马上催”,一边是将士举杯的悠闲,一边是琵琶声催征的急促,“慢与快”的对比很有张力;“古来征战几人回”用问句透出战争的残酷,却和“醉卧沙场君莫笑”的豪迈形成对照,藏着将士们的复杂心情。这些句子表面写的是军营宴饮的热闹,往深了读能感觉到他们对战争的无奈,而最让人触动的是那份“明知危险仍愿为国拼搏”的勇敢。

另外,诗里“葡萄美酒”“夜光杯”这些来自西域的事物,能让学生知道唐朝时中原和西域交流很多,对比王之涣《凉州词》“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苍凉,还能发现古代边塞诗的情感其实多种多样。

二、教学目标

1.字词学习:认识并会写“词、催、醉、葡、萄”5个生字,特别注意“醉”的右半部分是“卒”,别和“碎”弄混;能用组词的方式区分“催”(比如“催促”)和“摧”(比如“摧毁”)。

2.理解诗句:能找出“欲饮琵琶马上催”里“琵琶声急”和“举杯慢”的对比,说说这种写法让你感受到什么;试着仿写“____美酒____杯,____琵琶____催”,比如“桂花美酒青瓷杯,声声琵琶马上催”。

3.体会情感:通过“举杯—想喝—被催促—笑谈生死”这些动作,说说将士们的心情是怎么变化的;聊一聊如果自己是当时的将士,会像诗里那样“醉卧沙场”还是想回家,结合简单的唐代军法小知识(比如逃兵会受惩罚)说说理由。

4.拓展感知:对比着读一读“醉卧沙场君莫笑”和“醉里挑灯看剑”,感觉一下两句诗的心情有什么不一样;知道“葡萄美酒”“夜光杯”是从西域传来的,简单说说古代边塞将士和现在边防战士生活的不同。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读懂诗里“快和慢”“难过和豪迈”的对比,感受将士们既怕战争又勇敢面对的心情。

难点:结合简单的历史小知识,明白将士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选择,试着体会他们对国家的责任感。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主题引入,从“器物”到“情境”的锚定

1.预习反馈与问题聚焦

实物导入:

·展示夜光杯(图片)和琵琶(模型),提问:“知道这两件物品在唐代边塞有什么用吗?”(预设:喝酒、演奏)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板书关键词(如“唐朝”“战争”“喝酒”)。

问题提炼:

·出示预学单高频问题:“将士们明知可能战死,为什么还喝得那么尽兴?”

·教师回应:“这节课,我们就通过这首诗,走进盛唐军人的内心世界。”

2.单元主题激活

跨学科联结:

·齐读单元导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引导学生结合道德与法治课“生命与责任”章节,讨论:“如果你是戍边将士,出征前最想做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写信、喝酒、告别家人)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通过《凉州词》,感受盛唐军人的选择。”

环节二:多维度解码,从“文字”到“情感”的深挖

1.矛盾修辞探究

实验法:

·感官体验:播放急促的琵琶声(30秒),同时展示慢动作举杯图片,提问:“听到急促的声音,看到缓慢的动作,你感受到什么?”(预设:紧张中的从容)。

·学生分组讨论:“如果只有琵琶声,没有举杯动作,会怎样?”(预设回答:“显得慌乱”)

·教师总结:“这种‘急与缓的矛盾,正是盛唐边塞诗的独特魅力。”

史料对照:

·史料印证:出示《唐代军营宴饮图》,观察“将士举杯时琵琶手站立待命”的细节,明确“琵琶声是‘催出发’的信号”,因此“欲饮”(想喝)与“马上催”(立刻走)形成真实冲突。

·角色扮演:

组1:扮演将士,用动作模拟举杯、饮酒。

组2:扮演乐师,用铅笔敲击桌面模拟琵琶声。

2.战争残酷性感知

数据对比:

·数据冲击:PPT展示两组数据:①唐代边塞诗中“战死”出现37次,“归乡”仅12次;②吐鲁番出土唐代士兵墓志铭:“年廿三,战死沙场,妻年廿一”。

·教师提问:“同样是军人,唐代与现代有什么不同?”(预设回答:“唐代将士更年轻”“现代军人有更多荣誉”)

艺术还原:

·播放《十面埋伏》古筝片段(1分钟),闭眼想象:“如果你是这位23岁的士兵,举杯时会想什么?

·教师引导:“如果给这个场景配一句诗,你会用哪句?”(学生齐答:“古来征战几人回”)

3.意象深度解析

符号系统图:

·小组合作:用贴纸(夜光杯、琵琶、沙场)制作“意象关联图”,并用箭头标注逻辑(如“葡萄美酒—来自西域—体现胡汉交融”“夜光杯—珍贵—反衬生命易逝”)。

·展示优秀作品,教师点评:“这些符号共同构建了盛唐军人的精神世界。”

设问探究:

·教师提问:“‘古来征战几人回是疑问还是感叹?”(预设回答:“既是疑问,也是感叹——明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4A73P7;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