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第2课 祖辈手艺 教学设计  人美版2025美术七年级下册.docx

第四单元第2课 祖辈手艺 教学设计  人美版2025美术七年级下册.docx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4人美版七年级下册美术第四单元第二课教学设计

第周星期年月日

课题

祖辈手艺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香囊的历史演变、文化内涵及传统纹样的寓意。掌握香囊的基本制作工艺,尝试完成简易香囊的缝制。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探究唐代鎏金银香囊的机械设计与宋代至明清香囊的纹样特点。通过实践操作,体验传统刺绣与缝制技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传统手工艺的智慧与美感,增强文化认同感。理解香囊“避邪趋吉”的文化寓意,传承非遗技艺。

重点

难点

重点:香囊的文化内涵、唐代机械香囊的设计巧思、传统纹样的寓意。

难点:香囊刺绣与缝制的实践操作。

教学

过程

一.情境导入

互动提问:展示现代香囊图片(如端午节五毒香囊),提问:“同学们是否佩戴过香囊?它在哪些节日或场合出现?为什么古人要佩戴香囊?”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关键词(驱邪、装饰、香味)。

情境创设:投影《夏景货郎图》,聚焦右侧佩戴香囊的妇女形象,提问:“画中香囊的作用是什么?与现代香囊有何异同?”结合学生回答,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将穿越时空,探索传统香囊的智慧与美学。”

二.知识探究

(1)香囊的历史与科技

唐代鎏金银香囊的奥秘(小组探究):分发香囊结构分解图(含子母扣、机环、香盅),学生观察后回答:“如何保证香料不倾撒?这种设计体现了古人哪些智慧?”

教师演示(用模拟香囊滚动时香盅的平衡状态),总结:“重力与机械平衡的结合,展现了唐代工艺的精妙。”

对比分析(个体思考):展示汉代布质香囊与唐代金属香囊图片,提问:“材质变化反映了怎样的社会背景?”(如唐代经济繁荣、工艺技术进步)

(2)纹样与寓意的解码

任务驱动:

分组观察清代“五毒”香囊与唐代花鸟纹香囊的高清图片,完成表格:

类别

纹样元素

寓意

使用场景

唐代香囊

花鸟

自然和谐

贵族装饰

清代香囊

五毒葫芦

驱邪祈福

端午节佩戴

教师补充:“五毒”指蝎、蛇、蜈蚣等毒虫,绣于香囊寓意“以毒攻毒,驱除病害”。

文化延伸:提问:“如果为现代校园设计香囊,你会选择什么纹样?为什么?”(鼓励创新思维,如书本、校徽等)

三.实践操作

任务:制作“迷你吉祥香囊”

分步示范(5分钟):

1.设计纹样:

提供模板(莲花、祥云、简单汉字“吉”),学生可选择或自由创作。强调纹样需简洁,便于刺绣。

2.刺绣与转印:

教师演示复写纸转印技巧,提醒“线条清晰,避免重复描画”。示范平针绣法:“针距均匀,线头藏在背面”。

3.缝制与装饰:

视频慢放“反面缝制”步骤,强调“留1cm返口装香料”。

装饰技巧:穗子用结绳法固定,串珠时可用镊子辅助。

分组实践:两人一组协作(一人刺绣,一人缝制),教师巡回指导:常见问题即时解决(如线打结、布料翻面困难)。鼓励创意:“可为香囊添加流苏或小铃铛”。

进度把控:倒数提醒:“剩余5分钟,未完成缝制的同学可先填充香料,课后完善。”

四.总结与拓展

成果展示:

邀请3组学生上台,用实物投影仪展示作品,分享设计灵感:“我的香囊绣了星星,寓意‘学业进步’,因为星空代表无限可能。”

同伴互评:台下学生用贴纸投票“最具创意奖”“最佳工艺奖”。

文化升华(2分钟):

播放非遗传承人制作香囊的短视频,总结:“每一针一线都是文化的延续,希望同学们成为传统工艺的守护者与创新者。”

布置课后任务:“采访长辈,记录一个与香囊相关的家庭故事,下节课分享。”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1.历史:唐代机械设计→明清民俗纹样

1.历史:唐代机械设计→明清民俗纹样

2.寓意:驱邪、祈福、装饰

3.制作:设计→刺绣→缝制→装饰

课后

反思

通过动态模型与分组探究,学生能更直观理解唐代香囊的机械原理。实践环节需提前准备半成品(如预裁绣布、穿好线的针),避免时间不足。增加“家庭故事”任务,深化文化认同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售后加V wkl436858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4102606500002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