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怀疑与学问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作者提出了论点,就要去论证论点,论证论点所用的材料就是论据,所举的例子或概括的事实,就是事实论据,所引用的名言、格言、俗语、警句等就是道理论据。用事实论据论证论点的方法就是举例论证,用道理论据论证论点的方法就是道理论证。
二、合作探究
(一)研读第5段
1.怀疑有哪几个步骤?几个步骤能否调换?
明确:“怀疑”“思索”“辨别”三个步骤。
不能调换,因为三者具有认识事物的先后关系。
2.此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好处?
明确:(1)正反对比论证:“因怀疑而思索……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
(2)道理论证: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运用这些论证方法,不仅证明了怀疑、思索、辨别这三步的重要性,而且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
(二)研读第6段
1.第2—5四句同第1句之间有什么关系?这四句中,又可分为哪几个小层次?
明确:第2—5句是用道理去论证第1句提出的论点。第2、3句是第一层:从反面说理,指出没有怀疑精神永远不能治学。第4、5句是第二层:从正面说理,指出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
2.第6—10句同第1句之间有什么关系?这五句中,又可分为哪几个小层次?
明确:这五句是用事例去论证第1句提出的论点。第6句是第一层:提出一个小论点。第7—10句是第二层:用大学问家戴震和大哲学家笛卡儿的事例来证明第6句的小论点和第1句的全段论点。
3.第11句“一切”和“四个常常”能删去吗?为什么?句中的冒号为什么不宜改为句号?
明确:不能。用这些词,是为了强调所有的学问家全部都包括在内,都善于经常的怀疑、辩论、评判、修正过去学者的学说。这是建设新学说的基本条件。
句中的冒号表示后面的一句是前几句的总括。所以不能改为句号。
3.第12、13两句是分别从什么方面论述的?第13句中的“学术”和“文化”这两个词能互换吗?
明确:第12句从正面论述,第13句从反面论述。第13句中的“学术”和“文化”这两个词不能互换。因为“学术”是人类众多的“文化”活动中的一种,“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是从部分说到整体,互换位置后就讲不通了。
三、问题探究
1.通读课文,同学之间讨论:文中所说的怀疑精神有什么样的内涵?它对做学问有什么重要意义?
明确:文中所说的怀疑精神指的是对于传说的话,都要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这样就不会盲从和迷信,这也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2.本文的事实论据有哪些?道理论据有哪些?
明确:事实论据:(1)国难危机时的口头消息;(2)听说古代有三皇五帝;
(3)听说“腐草为萤”;(4)戴震善问。
道理论据(引用名言):(1)学者先要会疑。——程颐(2)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3)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
3.议论文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是逻辑严密,语言准确,揣摩下面句子,体会议论文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问题1:开头的“一切”是否太绝对了?
明确:不绝对。因为作者这里用的“一切”是由论述问题的内涵所决定的,着重强调“怀疑”对于学问家的重要。因为前面已充分论证了“怀疑”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所以只要是做学问,就得有怀疑精神,这个思维品质便是所有学问家应该具备的。“一切”有“所有”之义,却比“所有”更多一种加重、强调的意味。
问题2:这段文字中有四个“常常”开头的短句,它们的顺序是否可以任意调整?
明确:不能任意调换顺序。第一个“常常”后面所说的是“要抱怀疑的态度”,第二个“常常”后面所说的是“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前句所说的“怀疑”是“辩论”的前提条件;第三个“常常”后面所说的“评判书中的学说”和第四个“常常”后面的“修正书中的学说”,前面所谈的“评判”也是后面所说的“修正”的前提。所以“怀疑”“辩论”“评判”“修正”这四步构成逐层深入,步步递进的关系,不能任意调换顺序。
4.作者是如何阐述“从怀疑到创新”这一治学过程的?
明确:作者在进一步论证“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时,又把怀疑到创新的治学过程分析为“怀疑、辩论、评判、修正、创新”。作者通过举例、正反说理,使内容阐述得鞭辟入里,无懈可击。
四、写法探究
1.层层深入论证,用分论点论证中心论点。
文章开头两段引用我国古代两位著名学者的话,提出中心论点。第3至5段先从消极方面作论证,第6段再从积极方面作论证。层层深入论证,对怀疑的精神在做学问过程中的必要性和意义,作了全面而精当的阐述。
2.引名言、举事例等多种论证方法进行论证,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本文引用古代著名学者的话作为论据,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起了重要作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4-2025学年沪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教案 第21章 二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21.1二次函数.docx
- 2024-2025学年沪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教案 第21章 二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21.2.1二次函数y=ax²的图象和性质(第1课时).docx
- 2024-2025学年沪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教案 第21章 二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21.2.1二次函数y=ax²的图象和性质(第2课时).docx
- 2024-2025学年沪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教案 第21章 二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21.2.2 二次函数y=ax²+bx+c的图象和性质(第1课时).docx
- 2024-2025学年沪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教案 第21章 二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21.2.2 二次函数y=ax²+bx+c的图象和性质(第4课时).docx
- 2024-2025学年沪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教案 第21章 二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21.2.3 二次函数表达式的确定.docx
- 2024-2025学年沪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教案 第21章 二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21.4 二次函数的应用(第1课时).docx
- 2024-2025学年沪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教案 第21章 二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21.4 二次函数的应用(第2课时).docx
- 2024-2025学年沪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教案 第21章 二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21.4 二次函数的应用(第3课时).docx
- 2024-2025学年沪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教案 第21章 二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21.4 二次函数的应用(第4课时).docx
-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教案 第五单元第21课《创造宣言》(第1课时).docx
-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教案 第五单元第21课《创造宣言》(第2课时).docx
-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教案 第五单元写 作 论证要合理(第1课时).docx
-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教案 第五单元写 作 论证要合理(第2课时).docx
-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教案 第一单元第1课《沁园春·雪》(第2课时).docx
-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教案 第一单元第3课《我爱这土地》.docx
- 2024-2025学年外研版初中英语九年级(上)教案 Module 1 Unit 2.docx
- 2024-2025学年外研版初中英语九年级(上)教案 Module 2 Unit 2.docx
- 2024-2025学年外研版初中英语九年级(上)教案 Module 3 Unit 1.docx
- 2024-2025学年外研版初中英语九年级(上)教案 Module 3 Unit 2.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