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知道鲁迅先生驳斥了“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这个论点。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如何驳斥该论点的。
二、合作探究
1.第1段中,三个副词“总”“只”“一味”能否互换位置?为什么?
明确:不能。“总”,一副自我炫耀、夜郎自大的样子,让人看到国民党政府夸耀“地大物博”时的扬扬自得,同时“总”又写出夸耀者的底气不足,因为,夸来夸去只能夸这一样,且唯恐别人不知,这也暗接“只希望着国联”的必然性;“只”,抓救命稻草时的执着,仰人鼻息之状跃然纸上;“一味”则是深陷而不能自拔,沉迷于其中的滋味因而也不愿自拔。这三个副词准确地写出了国民党政府在自欺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的事实,极富讽刺意味。
2.文章开头连续列举的三个“事实”,有什么作用?
明确:开头连续列举的三个“事实”指的是自夸地大物博、信国联、求神拜佛。
作用:(1)交代时代背景,表明文章为何而写;(2)先摆出对方的论据,并且承认这些论据本身的正确性,为后文批驳其论证过程的错误做铺垫。
3.作者是怎样直接批驳敌人的错误论点的?
明确:第3至5段,作者承认所摆出的论据是事实,是“真”的,但推不出“中国人失掉自信力”的结论。它们不能证明论点。因为这些中国人有的并不是“自信力”,只有“他信力”,因此,也就谈不上“失去自信力”,顶多可以称得上失去了“他信力”。而如今信神佛,更是连“他信力”都谈不上,只是在谈玄论虚中麻醉自己、发展“自欺力”。所以,在作者看来,这些中国人根本谈不上“失掉自信力”的问题。他们现在叫嚷“中国人失掉自信力”,只是为了掩盖自己悲观失望、丧失信心的心态。这是直接批驳。
4.“他信力”与“自欺力”都是作者自创的词,作者是怎样创出这两个词的?这两个词的使用达到了怎样的效果?
明确:“自信力”本是《大公报》社评使用的一个字眼,鲁迅抓住不放,就着这个字眼起伏翻腾,在“信”的对象、类属、影响上大做文章,并运用“仿拟”的手法创出“他信力”和“自欺力”这两个新词。作者剖析出反动政府本没有“自信力”而只有“他信力”,继而联系新近求神拜佛闹剧进一步挖掘出现在正发展“自欺力”。
由“自信力”而“他信力”而“自欺力”,析理精警,出语奇崛,使人耳目一新。由于运用“仿拟”修辞造出一字之差的三个词语,层层深入,步步强化逻辑力量,而且睿智闪烁,妙趣横生,也增添了辛辣的讽刺锋芒。
5.作者是怎样间接批驳敌人的错误论点的?
明确:作者在第6至8段,另立一个与对方论点对立的论点: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第6段承上启下,正面立论,第7至8段举出中国历史上各种富于自信力的“中国的脊梁”,从而驳倒对方。这是间接批驳。
6.文章最后说“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明确:“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呼应上文提到的“公开的文字”中所提到的那些叫嚣“中国人失掉自信力”等的谬论。“要自己去看地底下”呼应上文提到的那些“埋头苦干的人”等四类人以及“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
“状元宰相”是指当时国民党反动政客及其御用文人,他们的作用只是为世道搽上“自欺欺人的脂粉”;“地底下”指当时还处于地下斗争状态的群众革命力量,因为他们来自民众,所以称“地底下”。这句话是说,中国人是否有自信力,不要看那些反动文人发表出来的文章,而要去看那些真正堪称中国脊梁的人的所作所为。他们虽然“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但他们“有确信,不自欺”,是有自信力的中国人。
7.揣摩“……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那简直是诬蔑”中“总”“简直”二词的表达效果。
明确:“总”写出当时社会的黑暗程度,并间接讴歌“中国的脊梁”屡挫屡战的精神。“简直”表达了作者对对方片面论断——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的激愤之情。
三、问题探究
本文是如何驳对方的论证过程的?
明确:(1)自夸“地大物博”是信“地”信“物”;寄希望于国联是“他信”——这些都不是“自信”;
(2)求神拜佛是用以自我麻醉的“自欺”,也不是“自信”。
这些批驳证明,不久前失掉的是“他信力”,现在发展着的“自欺力”,都不是“自信力”;也就是说,对方的论据并不能证明论点,其论证过程是错误的,所以说对方的论点是错误的。
四、写法探究
1.总体思路:本文批驳的是一种悲观论调,从正反两方面进行批驳。
(1)揭露“一部分人”,他们对民族悲观失望,“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2)用历史和当今的事实证明“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2.又“驳”又“立”,紧密结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4-2025学年沪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教案 第21章 二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21.1二次函数.docx
- 2024-2025学年沪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教案 第21章 二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21.2.1二次函数y=ax²的图象和性质(第1课时).docx
- 2024-2025学年沪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教案 第21章 二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21.2.1二次函数y=ax²的图象和性质(第2课时).docx
- 2024-2025学年沪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教案 第21章 二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21.2.2 二次函数y=ax²+bx+c的图象和性质(第1课时).docx
- 2024-2025学年沪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教案 第21章 二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21.2.2 二次函数y=ax²+bx+c的图象和性质(第4课时).docx
- 2024-2025学年沪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教案 第21章 二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21.2.3 二次函数表达式的确定.docx
- 2024-2025学年沪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教案 第21章 二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21.4 二次函数的应用(第1课时).docx
- 2024-2025学年沪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教案 第21章 二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21.4 二次函数的应用(第2课时).docx
- 2024-2025学年沪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教案 第21章 二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21.4 二次函数的应用(第3课时).docx
- 2024-2025学年沪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教案 第21章 二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21.4 二次函数的应用(第4课时).docx
-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教案 第五单元第19课《怀疑与学问》(第1课时).docx
-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教案 第五单元第19课《怀疑与学问》(第2课时).docx
-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教案 第五单元第21课《创造宣言》(第1课时).docx
-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教案 第五单元第21课《创造宣言》(第2课时).docx
-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教案 第五单元写 作 论证要合理(第1课时).docx
-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教案 第五单元写 作 论证要合理(第2课时).docx
-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教案 第一单元第1课《沁园春·雪》(第2课时).docx
-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教案 第一单元第3课《我爱这土地》.docx
- 2024-2025学年外研版初中英语九年级(上)教案 Module 1 Unit 2.docx
- 2024-2025学年外研版初中英语九年级(上)教案 Module 2 Unit 2.docx
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