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十四五教材金匮要略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docxVIP

本科十四五教材金匮要略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docx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本篇论述奔豚气病的病因和证治。奔豚气病是一种发作性的病症。病发时患者自觉有气从少腹起,向上冲逆,至胸或达咽,俟冲气下降,发作停止。发时痛苦至极,缓解后却如常人。因病发突然,气冲如豚之奔,故命名为奔豚气病。本篇所述奔豚气病与《素问·骨空论》之“冲疝”、《难经》之“肾积奔豚”有类似之处,应注意鉴别。 一、成因与主症 【原文】 師曰:病有奔豚,有吐膿,有驚怖,有火邪,此四部病,皆從驚發得之。 師曰:奔豚病,從少腹起,上衝咽喉,發作欲死,復還止,皆從驚恐得之。(1) 【释义】 本条论述奔豚气病的病因和主症。奔豚、吐脓、惊怖、火邪等“四部病,皆从惊发得之”。奔豚气病与惊恐密切相关,“惊怖”乃不良情志因素所致的精神症状;“火邪”病,据《伤寒论》太阳病篇的记载,多因火邪而发生的惊证;至于吐脓,亦谓因惊而得,其实尚难一概言之。 奔豚气病的症状,自觉有气从少腹上冲至心胸或咽喉,此时病人极端痛苦,难以忍受,后渐次平复如常。 【辨治思维与要领】 奔豚气病发作的典型症状是气“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不典型发作是气“上冲胸”或“从小腹上至心”。 二、证治 (一)肝郁化热 【原文】 奔豚氣上衝胸,腹痛,往來寒熱,奔豚湯主之。(2) 奔豚湯方: 甘草 芎藭 當歸各二兩 半夏四兩 黄芩二兩 生葛五兩 芍藥二兩 生薑四兩 甘李根白皮一升 上九味,以水二斗,煮取五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释义】 本条论述肝郁化热奔豚的证治。病由惊恐恼怒、肝气郁结化热所致,冲气上逆,故气上冲胸。肝郁则气滞,气滞则血行不畅,故腹中疼痛;肝与胆互为表里,肝郁则少阳之气不和,所以往来寒热。但此往来寒热是奔豚气发于肝的特征,并非奔豚必具之症。治用奔豚汤养血平肝,和胃降逆。方中甘李根白皮善治奔豚气,葛根、黄芩清肝泄热,芍药、甘草缓急止痛,半夏、生姜和胃降逆,当归、川芎养血调肝。 【辨治思维与要领】 (1)奔豚汤适宜于肝郁化热的奔豚气病,其病机要点为肝气郁结化热上冲。 (2)甘李根白皮为蔷薇科植物李树根皮的韧皮部,是奔豚汤中的主要药物。《别录》记载:“李根皮,大寒。主消渴,止心烦,逆奔气。”《长沙药解》谓其“下肝气之奔冲,清风木之郁热”。有报道可用川楝子、桑白皮代之。 【临床应用】 本方除治疗奔豚气病外,现代临床还常用于癔病、神经官能症、肝胆疾患等属肝郁化热者。 【医案举例】 任某,女,28岁。患者2年来闲居在家,心情不好。近2月来突然发作气自少腹上冲,直达咽喉,窒闷难忍,仆倒在地,发作数分钟后自行缓解,竟如常人,每周发作数次,伴有失眠、多梦、脱发。经各医院检查,未查出阳性病理体征,遂诊断为“癔病”。察舌红苔薄,脉弦细。疑为奔豚气病,遵仲景奔豚汤原方治之:当归、法半夏各9g,生甘草、川芎、黄芩、白芍、生姜各6g,葛根、李根白皮各12g,水煎。连进3剂后,其病顿失。随访4年,未再发作。[钱光明.奔豚汤运用体会.浙江中医杂志,1982,17(5):225.] (二)阳虚寒逆 【原文】 發汗後,燒針令其汗,針處被寒,核起而赤者,必發奔豚,氣從小腹上至心,灸其核上各一壯,與桂枝加桂湯主之。(3) 桂枝加桂湯方: 桂枝五兩 芍藥三兩 甘草二兩(炙) 生薑三兩 大枣十二枚 上五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释义】 本条论述误汗后阳虚寒逆奔豚的证治。发汗后,烧针令其汗,若汗出多而阳气受伤,寒邪从针处入侵,阴寒内盛,上凌心阳,可见气从少腹上冲,直至心下。其病机有关心肾两经,当内外并治。外用灸法温经散寒,内服桂枝加桂汤调和阴阳,平冲降逆。所谓“核起而赤者”,盖由“烧针”之处寒入阳郁,为局部红肿之象。“灸其核上”,可促使赤肿消散。关于“桂”有两种说法:一说为桂枝,振奋心阳,降逆平冲;一说加肉桂,温肾纳气。临床可根据病机、症状的不同,灵活运用。 【临床应用】 本方除治疗奔豚气病外,现代临床还常用于神经官能症、膈肌痉挛、外感以及某些心脏病属阳虚寒逆者。 【医案举例】 老友娄某的爱人,年70,患呕吐腹痛1年余。询其病状,云腹痛有发作性,先呕吐,即于小腹虬结成瘕块而作痛,块渐大,痛亦渐剧,同时气从小腹上冲至心下,苦闷“欲死”。既而冲气渐降,痛渐减,块亦渐小,终至痛止块消如常人。按主诉之病状,是所谓中医之奔豚者,言其气如豚之奔突上冲的形状。《金匮要略》谓得之惊发,惊发者,惊恐刺激之谓。患者因其女暴亡,悲哀过甚,情志经久不舒而得此症,予仲景桂枝加桂汤。桂枝15g,白芍药9g,炙甘草6g,生姜9g,大枣4枚(擘)。水煎温服,每日1剂。共服上方14剂,奔豚气大为减轻。(陈可冀.岳美中全集·上编.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 (三)阳虚饮动 【原文】 發汗後,臍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主之。(4) 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方: 茯苓半斤 甘草二兩(炙) 大棗

文档评论(0)

卢老师2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中西医结合高级讲师、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文档需要修改请直接站内联系。专业医学课件制作,医学教案,教学设计制作,医学相关写作与发表。

领域认证 该用户于2023年10月13日上传了中西医结合高级讲师、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