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晁补之的涉农诗.docx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北宋晁补之的涉农诗 徐福之(1053-1110)是北宋著名的作家。他是北宋著名的学者之一。苏轼称道他“于文无所不能”1, 但与其散文和词相较, 其诗受到的关注既少, 评价也不高, 与“元丰中晁无咎诗极有声”2的状况很不相称。晁补之诗歌创作的成就到底如何, 本文不遑深论, 但其存世作品无疑应该首先得到认真清理。南宋初胡仔称当时“群贤诗说并无评议无咎诗者”3, 在这种情况下, 大诗人黄庭坚对其诗作的评点就成为探讨晁补之诗歌艺术的珍贵线索。黄庭坚有《次韵无咎阎子常携琴入村》一诗, 对青年晁补之的诗文推崇备至:“文章落落映晁董, 诗句往往妙阴何。”4后来他还回忆说:“往未识晁无咎时, 见所作《安南罪言》, 文 (应作“天”) 辩纵横, 《跋遮曲》典雅奇丽, 常恨同时而不相识。”5其中前者是晁补之著名的政论文, 后者与黄庭坚所和原诗一样, 都是地道的农事诗。可见在黄庭坚那里, 晁补之的诗与文相提并论, 不分轩轾, 同时这也昭示着其数量不多的农事诗值得仔细探究, 而它们至今仍为后人忽视的现状进一步表明此项工作的必要性。 一 江南地区人,维护了“一人”的农村生活 晁补之今存诗六百余首, 其专题吟咏农事的诗作仅存十余首, 但这决不意味着其文学成就与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唐人张若虚以孤篇《春江花月夜》奠定其唐诗史上的大家地位就是一个明证。那么晁补之农事诗的魅力何在?显然, 其独到之处首先来自于他那段“耘东山而自食” (《求志赋》) 的农村生活经历, 亦即其诗正是他亲事稼穑的真实写照。晁补之家境素来贫寒, 熙宁六年 (1073) 父亲晁端友在世时他就有“贷钱乞米出都门” (《寄怀寿光主簿四叔父》) 的经历。熙宁八年 (1075) , 由于父亲猝然早逝, “家四壁立, 偏亲需养, 婚媷日逼” (《及第谢苏公书》) 。由此家庭生活的重担过早地落在他这位当时正艰难奋斗于举业的长子身上, 而自然灾害频仍更使晁补之一家生计雪上加霜:“岁旱赞而不雨兮, 螟又生余之场。” (《求志赋》) “比二年不雨, 河决, 卒不获。” (《释求志》) 由于尚未中第释褐, 他没有官府的俸禄——“官粮弗充口” (《视田五首赠八弟无斁》其四) , 只能过着“奋饥寒而自立” (《齐州谢执政启》) 的生活。晁补之在诗里径直记录过他家田产荒落和艰辛耕作的情形: 河流之所濡, 一斛泥数斗。我庄当水穷, 乃比石田瘦。尚无东陵瓜, 况有南山豆。天雨不可期, 且复鞭牛后。 (《视田五首赠八弟无斁》, 其一) 苏秦不愿印, 乃在二顷田。东皋五十亩, 力薄荆杞填。择高种苜蓿, 不湿牛口涎。拙计安足为, 朝往而暮旋。 (同上, 其二) 其一是说他家的田庄处于河水灌溉不到的地方, 又逢天旱, 庄稼无收;其二反用苏秦典故, 说自己不要功名, 专事家田;无奈力薄田瘦, 荆棘丛生, 即使是种苜蓿一类的马料, 也难望其成。这里晁补之透露其家大约有地“东皋五十亩”, 与他此际“得田不百亩” (《莎鸡食蝗》) 的自供互相吻合;尽管他家可能还有“庄奴入租”的剥削收入, 但只属于杯水车薪, 联系他“朝往而暮旋”的“苦耕”情况和“卖牛姑补屋”的经济景况 (《视田五首赠八弟无斁》) 看来, 他家基本上只能算是自耕农。因为一家的生计和命运与那块贫瘠的土地紧密相连, 因而这时的晁补之就没有欣赏田园风光的闲情逸致, 作为一位地道的农民, 他心中念叨的首先是辛苦的农活和穷蹙的家事。 阎夫子, 通古今, 家徒四壁犹一琴。今年二月雨霖霪, 喜君垄麦如人深, 屋间幽默咸池音。高山流水我非听, 听我说君辛苦吟。薛老村西十里地, 旱日燎原无柳林。芒鞋曳杖逐镰笼, 当午未食饥烧心。芸芸麦田翻黄波, 蝻虫盘穗如蜗螺。麦未收打催种豆, 屋下迹少田间多。阎夫子, 时我过, 我与夫子良同科。四体虽勤口餔众, 煮豆然萁穷奈何。人谓君琴语辛苦, 此曲无乃伤天和。君不见夫子宋围不糁犹弦歌。 (《阎子常携琴入村》) 诗中阎子常是一位“家徒四壁”的穷书生, 与诗人的家境相似, 也常有来往。作为一位爱好音乐的农民, 农事的忧乐自会从其琴声中流露出来, 也极易引起晁补之的共鸣。当农闲时节, 庄稼长势良好, 其琴声自然闲逸幽雅, 可是当农忙时节, 农活的辛劳、农家生计的艰辛则会使其“琴语辛苦”。它特别能够牵引具有相同遭遇的晁补之的苦衷。“足蒸暑土气, 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 但惜夏日长” (《观刈麦》) , 是白居易作为旁观者对农民的体察;“旱日燎原无柳林”、“当午未食饥烧心”、“麦未收打催种豆”, 则是晁补之身为农民的写照。艰苦的农业劳动、养育众口的责任使晁补之切身体验到了农民穷苦不堪的生活。“饥者歌其食, 劳者歌其事。” (《春秋公羊传·宣公十五年解诂》) 晁补之在诗里几乎原原本本地再现他的农村生活。 寻常的农业生产尚且如此艰难, 遇到灾荒更是苦不堪言。古

文档评论(0)

lmzwky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