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文学(学).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第三编 一、新时期文学的概念 1976年10月以后的中国文学通常称为新时期文学。 新时期文学以1989年为界线, 分为前后两个时期:新时期文学和后新时期文学 二、新时期文学的社会文化背景 (一)拨乱反正和思想解放 1.政治上的拨乱反正和思想解放 2、文艺界的拨乱反正和思想解放 拨乱反正: ●1977年至1979年,政治的拨乱反正也贯彻到文艺领域。集中清算了“四人帮”的极左文艺观念。 ●文艺组织恢复工作。 ●文学刊物相继复刊。 ●一批被打倒的作家“归来”,重新获得了创作的权利和自由。 思想解放: 确立新时期的文学政策与方针: ● 1979年10月30-11月16日,第四次全国文代会,确立“发扬文艺民主”、“创作方法多样化”的文艺政策 ●中共中央确定 “二为”方针: “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1980年1月26日《人民日报》社论确定是“文艺工作的总任务和根本目的”“不仅能更完整地反映社会主义时代对文艺的历史要求,而且更符合文艺规律” ● 1984年12月作协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提出“创作自由”的口号。 作家有选择题材、主题和艺术表现方法的充分自由;有抒发自己的感情、激情和表达自己的思想的充分自由 文艺理论的探讨与论争 1、文艺与政治的关系论争 2、关于现实主义的论争 3、关于现代派的讨论: 论争由徐迟1982年发表的《现代化与现代派》一文引起。 4、对文学中人性、人情、人道主义的讨论。 5、文学主体性的讨论 刘再复《论文学的主体性》: 6、关于重写文学史的讨论 1985年北京大学黄子平、陈平原、钱理群《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 1988年4月,《上海文论》开辟“重写文学史”专栏,陈思和、王晓明主持。 主要是文学回归自身的呼声,“使之从从属于整个革命史传统教育的状态下摆脱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审美的文学史学科”。 (二)开放时期的外来影响 (三)经济体制改革对文学的影响 文化市场形成 :改变了文学的传播方式,同时引起文学生产和消费的极大变化。 文学开始成为“商品”。 中国文学的商业化倾向 三、新时期文学的特质 (一)新时期文学的“新” 1.几种理解 政治性的“新”; 历史性的“新”, 现代性的“新”: 在文学史意义上, “新”其实不“新”: 2.? “新时期文学”在当代文学史中的地位 “新时期文学”是中国文学的一次“文艺复兴”。 第二章 新时期小说(一) 伤痕小说、反思小说和改革小说等 第二章 新时期小说 主要内容: 各文学思潮及其代表作家作品 重点:各文学思潮的概念、代表作家作品、主要内容、艺术特征、局限或不足 一、伤痕文学 (一) “伤痕文学”的兴起 直接起因于揭露文革十年给人们肉体上和精神上带来的创伤,描述知青、知识分子、迫害的官员在文革中的悲剧性遭遇。 伤痕文学走出了文革的假大空颂歌模式,直面血泪人生。蓬勃发展时间为1978-1980年间。 伤痕文学是新时期最先出现的文学创作潮流。 刘心武的《班主任》(《人民文学》1977年11月) ,标志“伤痕文学”的发端。 卢新华《伤痕》(《文汇报》1978年8月),“伤痕文学”因之得名。 (二)伤痕文学的概念 伤痕文学是新时期最先出现的文学创作潮流。主要以小说创作为主 着重表现的是“文革”十年给人们肉体上和精神上带来的创伤,具有浓重的感伤情绪。 (三)伤痕文学的内容与艺术特征 内容: 伤痕文学主要从三个方面表现文革十年动乱给人民带来的伤痕: 一是精神意识的荒芜与畸形; 二是心灵情感的压抑与残缺; 三是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严重破坏。 题材: 红卫兵题材:郑义《枫》,金诃《重逢》,冯骥才《铺花的歧路》 知青题材:孔捷生《在小河那边》,竹林《生活的路》 ,叶辛《蹉跎岁月》 知识分子、老干部题材:冯骥才《啊!》,叶蔚林《蓝的木兰溪》、从维熙《大墙下的红玉兰》 农民题材:《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艺术特征 1、因为宣泄心理的影响而带有主观色彩。 2、因为感叹失落的人生而带有感伤的倾向。 3、因为表现生活的苦难而具有悲剧性的因素 4、因为咀嚼苦难而滋生了喜好议论的倾向。 (四)伤痕文学的代表作品 刘心武《班主任》、 卢新华《伤痕》、 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从维熙《大墙下的红玉兰》 刘心武和《班主任》 刘心武,1942年生,当代作家,四川成都人。196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后任中学教员15年。1976年后任北京出版社编辑,参与创刊《十月》并任编辑。1979年起任中国作协理

文档评论(0)

学习让人进步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活到老,学到老!知识无价!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