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游山西村 陆游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 2.品读重点词语,感受乡亲们的淳朴热情以及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3.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尝试加以运用。 教学重点: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境。 教学难点:体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哲理思想。 教学方法:朗读法,探究质疑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入诗文 宋朝有一位诗人在游玩山野乡村,领略田园风光时作了这样一首诗——游山西 村。请同学们打开诗文。 (二)解诗题,知作者 1、请学生写作者:注意游的写法:“卧人下子”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他出生于 北宋末年,一生处于国家动乱、人民苦难的严重关头。他能文能武,主张抗金,收复 失地,写下许多忧国忧民的诗篇,是一位受人敬仰的爱国诗人。 2、看到诗题,你知道了些什么?你知道山西村在哪? (1)游:游踪,游意,游兴,读出游的味道。 (2)山西村:诗人故乡:位于浙江山阴,即绍兴市镜糊的三山乡西边的村落。读出 好奇的味道。 (三)抓字眼,明诗意 1、主问题思考:诗人既然游,一路必然风景无限好,请问他到了山西村看到了 什么呢? 此问题作为大主题,主要侧重培养学生读诗的能力,赏诗的情怀,拓诗的视野。 第一联:人情美: (1)请同学们反复地读诗歌,琢磨一下,诗人回归故里,乡 亲们是怎样招待这位从远方来的客人呢? 留。 (2)在被餐桌上的佳肴时,农家们是怎么准备的?从哪个字可以看出? 腊酒:指上年腊月酿制的米酒。 豚:是小猪。 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尽其所有的盛情。他们会尽其所有、想尽办 法地去招待客人,唯恐自己不够客气。 (3)那同学们想一想,在作者眼里,这里的“足”难道单单指酒菜足吗?那还 指什么足? (4)你能把山民的这份淳朴、好客的情感通过读,不折不扣地,足足地表达出来 吗? (5)山民对待诗人是那样的热情、好客,而诗人对待山民又是怎样一份情感呢? 你能继续抓住关键词来谈谈你的体会吗? 莫笑:诗人叫人不要笑什么呢? 这里的酒菜肯定没有大酒店里的精致,由此可见,在诗人的眼里,他不看重什么, 他看重是什么? “莫笑”二字,道出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浑:说农家酒味虽薄,待客情意却十分深厚。 (6)相信此刻诗人已被山民这份淳朴,这份热情深深的打动了,同学们,让我 们通过朗读把诗人内心的这份感动表达出来吧! 第二联:景色秀 (1)受到乡亲们热情款待的陆游心情豁然开朗。他骑上毛驴, 流连于山水之间。他看到了哪些景物? 山重水复、柳暗花明。 山重水复指的是山峦重重,山一程,水一程。 柳暗花明指美丽的小山村。 此联展示了一幅春光明媚的山水图。如此流畅绚丽、开朗明快的诗句,仿佛可以 看到诗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峦间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见浓 茂,蜿蜒的山径也愈益依稀难认。正在迷惘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间农家 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 (2)在这个诗句中,你读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即使走到了路的尽头,你也有可能欣赏到别样的美景。同样的道理,即使人生陷 入了困境,你也可能会绝处逢生。此时你的心情是愉悦的。 (2)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境?蕴含了怎样的哲理? 读资料袋,出示资料袋: 陆游20岁就定下报国之志。 30岁礼部考试名列第一,遭投降派打击,被除名。 40岁左右,受朝廷重用,北伐失利后被削职还乡。 50岁任参议官,因其他官员的诽谤(fěibàng),被罢官。 65岁最后一次任史官,又因痛诉时局黑暗,再次被罢官。 84岁诗人仍不忘“收复中原”的大志,临终之前写下诗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 祭无忘告乃翁。” 哲理:无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定信念、不怕困难、勇于开拓,就能出现了一 个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 (4)这前面一句该怎么读?后面一句又该怎么读? 先抑后扬 小结:诗人被投降派弹劾罢归故里,心中当然愤愤不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