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耳炎: 澳大利亚一例恶性外耳炎 患者,男性,II型糖尿病继发严重的感染 外耳道周围红斑和蜂窝织炎,进而其颞骨显著破坏且头颅骨下出现毗邻的大软组织块 由M.sympodialis引起 经两性霉素B和氟康唑治疗,皮损完全消退 耳炎: 由M.pachydermatis引起的耳朵感染在动物中最常见,尤其是狗 近来也有报道分离到M.furfur和M.obtusa 在猫中,还发现了M.sympodialis 甲真菌病: 此病不多见,由马拉色菌引起的甲真菌病数次报道 在甲屑标本中发现此类酵母是一惊人的发现,可能为菌群移生至甲下所致 马拉色菌引起的甲真菌病目前还不确定 THANK YOUFOR ATTENTION 马拉色菌(糠秕孢子菌性)毛囊炎 : 主要发生于胸背部的毛囊性丘疹和脓疱 此病较常见,易被误诊为痤疮 热带国家以及温带地区夏季发病率较高 马拉色菌(糠秕孢子菌性)毛囊炎 : 正常情况下毛囊内有少量马拉色菌但不致病,当各种因素引起皮脂腺分泌旺盛、毛囊内细菌被抑制,马拉色菌过度增长即可发病。 长期抗生素治疗(四环素等)、皮质激素的应用以及器官移植患者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使其发病率明显升高。 马拉色菌(糠秕孢子菌性)毛囊炎 : 显微镜直接镜检及组织病理显示,皮损处毛囊皮脂腺有大量的马拉色菌酵母存在 大部分病例均观察到圆形孢子,此病和花斑糠疹类似,即M.globosa为其主要的病原菌 在一些心脏移植患者皮损处培养,为M.furfur或M.pachydermatis 马拉色菌(糠秕孢子菌性)毛囊炎 : 治疗: 大部分病例局部治疗有效 一些病例需要口服酮康唑、伊曲康唑或氟康唑 马拉色菌肉芽肿 2006年9月份美国《 Archives Dermatology 》 杂志 广东医学院皮肤性病研究所所长樊翌明教授撰写的论文 《厚皮马拉色菌感染引起一名养狗者皮肤肉芽肿》 厚皮马拉色菌( M.pachydermatis ) 是狗和其他许多哺乳动物皮肤的正常菌群之一。虽然可引起早产儿和免疫功能受损者发生致命性菌血症和其他医院内感染,但其引起人类皮肤感染尚未见报道。 马拉色菌肉芽肿 该病人曾饲养一条宠物狗,平时有密切接触史。鉴于该狗的皮屑和耳屎作真菌学检查时发现与患者有同样的真菌生长,推测该例病人的皮肤感染来源于宠物狗皮肤中的厚皮马拉色菌。 马拉色菌肉芽肿 治疗 氟康唑联合局部冷冻 治疗前 治疗后 马拉色菌肉芽肿 预防建议: (1)患有过敏性皮肤病和外耳道炎的宠物狗,应及时送到宠物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 (2)尽量不要用裸露的皮肤与宠物狗进行密切的接触,特别是婴幼儿; (3)宠物狗抓伤或咬伤后,局部伤口要及时用碘伏、酒精等消毒剂进行清洗,严重时立即到医院就诊; (4)如皮肤上出现长久难以愈合的伤口或增生性结节,应怀疑本病的可能,并及时就诊。 脂溢性皮炎 : 为慢性复发性皮肤病 皮损为油腻性鳞屑性红斑 分布于皮脂腺丰富部位,如头皮、眉毛、鼻周、胸廓中间区域等 头皮屑被认为是此病的轻型或最初表现,5~10%成人中可见 发病机制 是遗传、皮脂分泌增多、感染、免疫缺陷、精神及环境等众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皮肤表面皮脂增多及化学成分的改变,使存在于皮肤的正常菌群马拉色菌大量异常增殖 马拉色菌在其中的发病机理至今尚不清楚,其分泌的脂酶和蛋白酶通过分解皮肤的三酰甘油,破坏皮肤角层的屏障功能,使游离脂肪酸增多和化学成分改变,刺激角质形成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等引起皮肤炎症和鳞屑 脂溢性皮炎 : 此病在爱滋病患者中的发病率明显升高,提示免疫系统在发病中起了重要作用 还常见于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氏病、多发性硬化、抑郁症等 头皮屑会传染吗? 夫妻双方头皮屑中菌种相同者(35.96%),不同者(13.16%) 夫妻双方共用梳子者头皮屑中马拉色菌菌种相同者(50.67%),非共用梳子者(7.69%) 马拉色菌可通过夫妻之间共用梳子相互传递,提倡一人一梳可能有助于预防马拉色菌在人群之间头皮屑的传播 脂溢性皮炎 : 马拉色菌与脂溢性皮炎的关系仍然是一个争议的问题。 很多研究显示头屑中马拉色菌数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脂溢性皮炎的严重程度与马拉色菌的数量有关。 其证据主要是抗真菌药物治疗对脂溢性皮炎有效,治疗后马拉色菌数量减少。 脂溢性皮炎 : 治疗: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他克莫司和吡美莫司)都有抗马拉色菌的活性和较强的抗炎活性,且没有糖皮质激素样不良反应,是治疗脂溢性皮炎的首选外用药。 激素,即使是短效激素(如醋酸氢化可的松)都可在皮损处很快起效。 联合外用抗真菌剂(含硫化硒,吡啶硫锌或酮康唑的香波,也可选用特比萘芬溶液、酮康唑霜)可延迟其复发。 异位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
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