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社会保障发展史PPT
第二章 社会保障发展史 目 录 传统社会保障阶段 1 现代社会保障阶段 2 全球社会保障危机与改革 3 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史 4 社会保障制度变迁的基本规律 5 第一节 传统社会保障阶段 一、萌芽时期 传统社会保障的萌芽时期大致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末期,其特点是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必须共同生产、共同享受,多则同饱,少则同饥。 原始社会中社会保障的基本特点: 第一,在保障目的上,原始社会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人们的理性所及不仅十分有限,而且相当愚昧,因此,保障氏族成员的基本生存是第一需要。 第二,在责任主体上,原始的组织制度具有同一性,即家庭、社会、国家无论是内涵还是外部边界基本上是一致的,也就是只有单一形式的保障组织。 第三,在实施依据上,组织内的规则是非正式的,是最早的人类道德规范。 第一节 传统社会保障阶段 二、慈善事业时期 在社会保障发展史上,慈善事业时期是一个相当漫长的时期,它可以从不同国家出现自发的、临时性的救灾济贫活动算起到国家以立法的形式介入社会保障活动为止。这时,人们获得保障的主要来源是家庭,但社会出现了贫富分化,民族国家形成并得以巩固,生产力仍然落后,国家以抵御外来侵略为主,很少有财力对贫困者进行救助。 随着宗教宣扬的慈善救济深入人心,出现了官办的慈善事业和民办的慈善事业。不过,这些慈善事业的救济活动都是随机的、临时的,并没有法律约束,它们取决于举办者的意愿和财力,多数也是一些居高临下的施舍活动。 民间零星的互助或他助活动在中外历史上不乏记载。其中,有组织、有规模的民间慈善事业大约是在中世纪以后出现的。 第一节 传统社会保障阶段 三、济贫制度时期 大致是从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过渡的时期,也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时期,社会的贫富差距逐渐扩大,社会问题层出不穷,民间慈善事业并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而此时教权衰落、王权兴起,因此,政府开始介入,并出现了政府济贫制度,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英国1601年颁布的《济贫法》。 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到济贫制度时期,与传统的社会保障萌芽时期相比,主要有以下两个明显的特点: 一是虽然受经济条件的限制仍以救济为主导,但救济形式逐步由道德驱动、慈善性质的临时救济向法律驱动、经常性的制度化救济转变。二是随着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的萌芽及产业工人的产生,除济贫制度以外,商业保险等市场化保障机制开始萌芽,行会保障职能的发挥也为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奠定了一定的组织基础。 依据社会救助的方式,可以分为院内救助与院外救助 1、院内救助(indoor assistance) ——是指把需要救助者收容在救助机构内安养,也就是对于无法自力谋生的国民予以生活上的照顾,一般是通过机构(institutions)如安老、育幼、教养、疗养等有关院所(workhouse)予以收容。也称院内服务(indoor service)或院内救济(indoor relief)。 ——院内救助的优点: (1)救助无依无靠、无谋生能力的孤独老弱幼小贫困者; (2)照顾被收容者的院民日常所需要的衣、食、住、行、医疗、康乐 等生活; (3)解决部分的社会问题。 ——院内救助的缺点: (1)机构式收容,人数有限; (2)被收容者因其日常生活所必需的物质性、精神性的东西均有院方提供,容易养成依赖或自卑的心理; (3)院民与外界(一般社会)容易社会隔离; (4)容易引起院民与院方发生摩擦或冲突。 2、院外救助(outdoor assistance) ——对于无法自力谋生的国民,不分男女老幼,无需强迫送至安老、育幼、教养、疗养等有关院所收容,而留在自己家里或由亲人照顾,由政府予以现金的家庭补助或提供食物及其他用品,或者提供必要的服务,使贫困无依老人或儿童或残障者等等,均能获得正常化的家庭生活,也称为院外服务(outdoor service)或院外救济(outdoor relief)。 ——院外救助的优点: (1)可作大规模的院外收容,受救助的人数多而普遍; (2)无须机构的设备及管理的工作人员,可节省设备费及人力费; (3)被救助者除了政府的家庭补助与服务外,有很多日常生活活动仍须由自己去动手维持,所以不会养成依赖或自卑心理; (4)可减少被救助者与他人的争执和纠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