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溶菌酶及其在药用医学研究上应用.docVIP

生物溶菌酶及其在药用医学研究上应用.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生物溶菌酶及其在药用医学研究上应用

生物溶菌酶及其在药用医学研究上应用   溶菌酶(Lysozyme,法定编号: EC 3. 2.1.17,美国化学文摘服务社(CAS)编号[9066-59-5])又称胞壁质酶或N- 乙酰胞质聚糖水解酶,是一种安全性很高,且具有一定保健作用的蛋白酶。它广泛存在于鸟类、家禽的蛋清中和哺乳动物的泪液、唾液、血浆、乳汁、胎盘以及体液、组织细胞内, 其中以蛋清中含量最丰富(约0.3%)。在一些植物体如卷心菜、萝卜、无花果和微生物体内也存在溶菌酶,溶菌酶能选择性地分解微生物及植物细胞壁,对人体细胞不会产生降解作用,常作为绿色天然防腐剂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等行业。WHO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及许多国家都公认溶菌酶的无毒性,并核准其可作为治疗性物质在一些食品中使用[1]。      1溶菌酶的理化性质[2]      溶菌酶是一种糖苷水解酶, 干燥条件下可在室温长期保存, 其纯品为白色或微白色结晶型或无定型粉末, 无臭、味甜、易溶于水, 不溶于丙酮、乙醚等。化学性质非常稳定, 对热也极为稳定,。在酸性环境中, 溶菌酶对热的稳定性很强, 在pH值4~7 范围内,100 ℃处理1min 仍能保持原酶活性。但在碱性环境中该酶对热稳定性较差。最适pH值为6.6, 作用的最适温度为45~50℃,等电点pH=10.5~11。      2 溶菌酶的主要来源      2.1动物源溶菌酶   动物源溶菌酶包括鸡蛋清溶菌酶及人和哺乳动物溶菌酶。鸡蛋清溶菌酶是目前研究和应用最多的,最适效应温度在50℃,化学性质稳定,PH 在4~7范围内100℃处理1min,仍有近100%的活力, 在210℃条件下加热1.5h 仍具有活性,在碱性环境条件下稳定性较差,可分解G+细菌,但对G-细菌不起作用。研究表明其它鸟类蛋清溶菌酶也是由12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对于哺乳动物溶菌酶,目前仅从牛、马、羊等动物的乳汁中分离出溶菌酶,其化学性质与人溶菌酶相似,但结构尚不清楚,其溶菌活性远低于人溶菌酶。   2.2 植物源溶菌酶   目前发现含溶菌酶的植物有近170种。在木瓜、无花果,大麦等植物中均已分离出溶菌酶。 植物源溶菌酶分子量较大,约为24000-29000 单位,其对溶壁小球菌的溶菌活性不超过鸡蛋清溶菌酶的1/3, 但其对胶体状甲壳质的分解活性则是鸡蛋清溶菌酶的10倍。   2.3 微生物源溶菌酶   微生物产生的溶菌酶可分为7类:蛋白酶与内肽酶,酰胺酶,N-乙酰己糖胺酶,szlig;-1,3、szlig; -1,6葡聚糖酶、甘露糖酶,   壳聚糖酶,磷酸甘露糖酶,脱乙酰壳多糖酶。      3 溶菌酶的抑菌作用 [3]      溶菌酶是一种碱性蛋白,相对分子量为14.6×103,它的一级结构由12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2200个原子,其稳定性主要与多级结构中的4对二硫键、氢键及疏水键有关,而且它通过其肽键上的第35位的谷氨酸和第52位的天冬氨酸构成的活性部位水解破坏组成微生物细胞壁的N-乙酰氨基葡糖(NAG)-N乙酰氨基葡糖乳酸(NAM)间的B-1,4糖苷键,使革兰氏阳性菌体细胞壁不溶性多糖水解生成可溶性粘肽,是一种具有杀菌作用的天然抗感染物质。   3.1对细菌的作用   3.1.1对变形链球菌的作用 [4]   现代龋病学广泛认为,变形链球菌与龋齿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变形链球菌能发酵糖类产酸,能在很低的pH值环境下生存,引起牙体硬组织脱矿。变形链球菌所合成的细胞外葡聚糖有利于细菌的附着和聚集于牙面获得性膜表面,更有利于细菌对牙面的破坏。溶菌酶是人唾液中重要的抗菌成分,以两种形式存在于唾液:一种是自由型,一种是与阴离子蛋白和多糖构成可逆的复合物。溶菌酶在腺体分泌物和全唾液中的浓度范围为2~80μg#8226;mL。具有抗体非依赖性防御功能,其抗菌活性通过以下途径:聚集细菌、导致菌胞解链、妨碍胞内代谢和改变细胞通透性,以致抑菌、溶菌和杀菌。Kirstila等[ 5]用田鼠实验感染S. m utans建立模型,再用含溶菌酶的软膏涂布于牙齿表面,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发现溶菌酶防龋有明显效果。   3.1.2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6]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烧伤创面感染的主要菌株之一,近年来感染发生率不断上升。因此,有效的控制创面感染是烧伤治疗成败的关键。复合溶菌酶能特异性溶解金黄色葡萄球菌,它的核心成分溶葡萄球菌酶是一种含锌的金属蛋白酶,专一降解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壁肽聚糖成分中的甘氨酸肽键,迅速杀死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胞壁中具有甘氨酸肽键结构的细菌,对MRSA 及中间型抗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有特效。复合溶菌酶是纯生物制剂,不易产生耐药性,无毒副作用,对皮肤粘膜也无任何刺激。Climo [7]等曾先后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