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伟孙淳厚沉静青瓷大师.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卢伟孙淳厚沉静青瓷大师

卢伟孙淳厚沉静青瓷大师   艺人有两种,一种是追求每件作品的成功;一种是追求自己的理想与梦想,并将这种理想与梦想贯穿于他的艺术生涯,一生都在为之不停思考与探索。青瓷大师卢伟孙显然是后一种,即便是众多荣誉加身的今天,他也始终没有停下脚步,在青瓷世界中苦苦追寻心中的梦想。      开创“中国式”田园抒情特色      1983年从学校毕业后,卢伟孙被分配到龙泉青瓷研究所工作。与其他青瓷大师们经历相似,他也几乎干过青瓷生产的所有工种,从瓷土的粉碎、陈炼到釉料的配制,从制坯、上釉到装窑、烧窑,甚至质检、包装,都一一经历过。其中,有很多工作是极其繁重的体力劳动。但就是这种年复一年的劳作,养成了他不怕苦,不怕失败的性格,建立了他与青瓷的血脉关系,成就了他淳厚沉静的艺术品格。   1992年,在龙泉青瓷研究所工作刚满10年的时候,卢伟孙作出了一个重要选择,去中国美术学院陶艺系研修。纵观卢伟孙探索青瓷艺术的轨迹,不难发现,这是他艺术创作的第一次飞跃。“从小山城出来的我,初次受到现代艺术的熏陶,提高的是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审美情趣,并有幸与不同领域的艺术家合作交流,受益匪浅。”回忆研修的经历,卢伟孙感慨良多。   从杭州研修回来后,再看亲近了30年的山水,卢伟孙竟有了不一样的心境,那是一种由现代文明对自然景观的回望。他开始思考如何将传统与现代融为一体,将生命的奔放与律动融入作品,对自然界也产生了更为丰富的联想。随之而来的饥渴,让他来到故园开始投入全部精力重新研究宋、元青瓷遗骸,边学边做,边做边想。灵感袭来,于是那些关于山川河流、风雨云雾、风霜雨雪的记忆片段,通过《春的雨丝》、《夏的记忆》、《秋的印迹》、《冬的思绪》等作品表现出来。   “当时我常常独自在瓯江边坐看云卷云舒,我试图将自然之美和陶瓷之美融合在一起,达到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在青瓷烧制中,要实现对这种飘逸的自然景观的抽象表达,对于制作者是极大的挑战。不同色泽的搭配,考验了对泥料和釉料配方及烧制技术的把握。我尝试采用轱辘车拉坯的祖传工艺成型,用两色和多色???瓷泥控制绞胎纹线来营造出诗情画意,催人联想。这是一种新的诗意的表达,突破了上千年来业界‘哥、弟不可同窑烧制’的工艺禁区。”   对于卢伟孙的青瓷创作,著名的陶瓷专家、中国美术学院工艺系主任陈松贤教授寥寥数言道出了其中奥妙:他的青瓷作品融传统与现代为一体,既保留了传统青瓷釉色晶莹剔透、造型端庄秀丽的特点,又大胆吸收了现代艺术思想,追求多元、张扬个性,从而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自成一派,这种哥、弟窑结合的新品种给传承多年的龙泉青瓷注入了“中国式”田园抒情特色。      瓷是灵魂唱出的诗      1997年,卢伟孙创办了自己的子芦瓷坊。此前一年,他刚脱离了国营龙泉青瓷研究所,在那儿,他曾潜心创作16年,受到诸多国家级大师的悉心指点,完成了人生最重要的起步。   创建龙泉子芦窑,可以说是卢伟孙艺术生命的第二次飞跃,这不仅让他有了一个更广阔的自由翱翔的空间,也让他有了一个心仪已久的相对安静的创作环境。似乎抖落了桎梏在身上的所有羁绊,他感觉到自己进入到了一个更大的天地,他奔跑着,跳跃着。   龙泉子芦窑的展示厅内陈列着卢伟孙1991年在北京第二届国际博览会初露头角时的银奖作品《双寿瓶》、《蚀》,陈列着2006年全国陶瓷艺术节上分别夺得金、银、铜奖的作品《春?秋罐》、《天地》、《鱼草纹大洗》和《漩》……十几年来卢伟孙各种参赛得奖作品有数十件之多,把展厅装点得使人目不暇接。   “挑战龙泉青瓷制作的物理极限,是卢伟孙的最大乐趣之一。”这是一位资深收藏家对卢伟孙的评价。比如获第八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金奖的《春?秋罐》,就似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作品的器型选用了陶瓷中很少见的方形――在经受1300度的高温热胀冷缩的考验中,传递着九州方圆的期许。与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是《鱼纹水草大洗》,洗的底部,可以看得出传统饰纹鱼在水波潋滟中欢快地浮游,现代的卵石装饰其中。还有作品《溶雪》,仿佛让人回到长白山的初春,天池之水在群山中静静无语,周围的团形积雪将化未化,受雪水滋润冒出的绿色新芽在残雪中若隐若现,一幅大自然冬春变化图仅用了青釉与白釉就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了,而作品未施釉部分所呈现的土黄色代表真正泥土(瓷土)。这就是卢伟孙追求的境界。   “做瓷不是一件轻松的事,除了艰辛体力之外,更要有毅力,要经得起失败的痛苦折磨。每次拉坯成型的过程,都是一次不断提高自我认知、自我完善的心路历程。当泥土随辘轳的转动而产生形制各异的器型,对自我内心的审美情趣都是一次次提升。而创作前期的构思、立意、更是殚精竭虑、寝食难安。”   创新,意味着没有拘束,意味着善于汲取,意味着一种沸腾的力量。“人的生命力在于四季变幻。青瓷亦有生命,唯如此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